为什么要加强三公经费管理?

为什么要加强三公经费管理?\x0d\回答:\x0d\立法为“三公经费”消肿\x0d\在国家有关部门发文禁止公务接待鱼翅之际,浙江省温州市委市政府近日发文指出,“野生黄鱼、鲍鱼、鱼翅、辽参等高档菜肴不得食用,茅台、五粮液等高档酒,各类进口酒和。\x0d\ "三公经费\ "指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2011 4月以来,中央部门的“三公经费”账单逐一晒在阳光下,接受公众监督。\x0d\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吴丕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家的公共资金只要花出去,就应该公开花出去,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更重要的是,更加详细透彻,政府部门最好财务透明,给老百姓一个明确的交代。\x0d\加强运行经费管理是规范政务工作的关键环节。条例规定,县级以上政府财政部门应当按照总量控制、从严的原则,采用定额的方法编制机关运行预算,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的规模和比例。\x0d\有专家表示,只有用科学的标准筛选出不该花的项目和费用,遏制不断膨胀的行政开支,才能有效降低“三公经费”。\x0d\针对社会高度关注的公车问题,条例明确指出,加强公务用车管理。中国行政学会副秘书长沈荣华认为,公车改革的根本方向是公务用车服务社会化,必要的公务用车可以通过公车、出租车、公交服务中心租车、私家车共享等社会化渠道解决。\x0d\对“买贵不买对”说不\x0d\针对政府采购中的诸多“潜规则”,早在2002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国政府采购制度由此进入法制化管理轨道。\x0d\尽管如此,“花公款还不错”“只买贵的,不买对的”等铺张浪费现象在各地时有发生。\x0d\为了严格规范政府采购活动,条例规定,政府各部门应当采购价格实惠的商品,不得采购奢侈品、超标准的服务或者购买豪华办公楼。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缩短采购周期,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保证采购质量。政府集中采购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应当低于同类商品和服务的市场平均价格。\x0d\ "有效利用政府内外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于改善政府治理、降低行政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微博)说。\x0d\其实,为了降低采购成本,增强透明度,一些省份已经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对采购潜规则说“不”。\x0d\财政部数据显示,全国政府采购规模从2002年的1009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1332亿元,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明显提高。\x0d\汪玉凯说,通过政府网上采购,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同时,随着政府管理技术的改变,也可以避免大量有形资源的重复建设和浪费。\x0d\瘦身为\文山会海\x0d\提到“文山会海”,有关专家直言,这种现象导致一些干部疲于应付各种会议,难以静下心来谋大事,沉下心来抓实事,破坏了干群关系,损害了政府形象,耗费了精力和时间,增加了行政成本。\x0d\ "会议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工作。我们都在讲建设服务型、节约型政府,就是从务实、实用的角度出发,用最少的成本达到最好的工作效果。“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于建议,控制会议标准,实行审批监管工作。\x0d\加强政务服务管理是保证公务、杜绝浪费、降低成本的基础工作。为了帮助会议“瘦身”,《条例》规定,各级政府应当控制会议数量、规模和会期,充分利用机关内部场地、电视电话、网络视频等方式举办会议。\x0d\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会议,或者实现政府部门之间跨部门、跨地区的电子交换业务,连接公务活动、电子邮件、办公自动化、电子公文处理等通过视频会议可以大大降低行政人员的办公费用和文件处理的费用,克服过去长期困扰我们的“山会海”和“文件旅行”。\x0d\设置“高压线”增强威慑力\x0d\为加强监督检查,强化责任追究,条例规定,县级以上政府应当加强对本级政府部门和下级政府机关事务工作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违法违规行为。\x0d\根据规定,违反规定的,由上级机关责令改正,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对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政务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收受贿赂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x0d\对此,有专家表示,《监督检查与责任追究条例》为政务管理设置了“高压线”,增强了条例的威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