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燕子》有感

《燕子的思念》燕子是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读图作文,文字优美,想象丰富,描写了燕子的特性和充满生机的美丽春天。文字通过描写黑色闪亮的羽毛,帅气轻盈的翅膀,剪刀般的尾巴,勾勒出一个美丽的造型。透过细雨、微风、柳条、绿草和五颜六色的花朵,描绘出一幅令人眼花缭乱的春景。然后通过俯身、擦肩而过、抚摸的文字写出飞翔的轻盈灵动,唧唧喳喳写出飞翔的欢快心情。停在几条细线上的燕子构成了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这些聪明可爱的燕子给湖水和春光增添了无限的情趣,也让初春的美景更加生动。农村孩子对燕子非常熟悉,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文章结构通俗易懂。我把美育作为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我通过引导学生感受文本中的美,在生活中发现春天的美,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创造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第一,引入场景,唤起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自然美有一种感性的形式,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和欣赏的。有些人在夜晚的枫林里,在天边的夕阳里,在画眉清亮的声音里,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课前,我先唤起学生对美的向往和追求;在介绍的时候,我深情地告诉同学们:在这个阳光明媚的季节,春老师为大地穿上了一套节日盛装。草吃绿了,花开了,田野山川都春意盎然。然后,我用录音机放出燕子清脆的鸣叫和《燕子》这首歌优美的旋律,在音乐背景下继续和学生们交谈,用诗意的话语和甜美的声音打动他们的心,邀请他们一起走进大自然。

二、感知文本,欣赏春光燕色之美。

(1)描写春色,扩大联想,感受春色之美。首先,我用改变顺序的方法,把第二自然段中描写春色的几句话用投影仪放出来,引导学生边读边再造想象,从而把柳、草、绿叶、五颜六色的花等词语变成具体生动的形象;同时,老师用彩色粉笔将这些场景以简笔画的形式展现在黑板上,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春色的美好。然后,我捕捉五颜六色的花朵激发联想,从生活中捕捉春天美的信息,补充春天的五颜六色的花朵,营造强烈的春天感,引导情感阅读体验春色之美。

(2)展示图片,用心阅读,认识燕子的美。创作完《春天的气息》后,我把燕子画出来,在简笔画旁边贴上一张美丽燕子的彩图,让学生抓住羽毛、翅膀、尾巴等关键词去感受燕子美丽的样子。而通过在黑板上朗读和背诵,燕子美丽的形状就印在了他们的脑海里。

(三)视频放映和自学经历;欣赏燕子的动态美。经过短暂的转场,我借助视频向同学们展示了燕子飞行的动态之美,通过生动的电视画面把燕子轻盈的身影和清脆的鸣叫留在了同学们的记忆中。之后,我让学生按照自学提示,四人一组自学第三段,从书中的语言中感受燕子的飞行和声音之美,并鼓励学生从燕子呵呵的叫声中创造性地想象燕子会说什么,拓展了燕子的美。在引导阅读中,我引导学生抓住斜眼、撇眼、蘸眼等词语,读出燕子飞翔时的轻盈灵活。同时,教师进行适当的范文阅读,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加深对燕子动态美的感受。

(4)展示幻灯片,交流感受,品味燕子的静美。最后,我写燕子停下来的时候。我用小组讨论来交流理解。相对于动态美,学生更能感受到静态美的描写。但学生比较难理解的是,用五线谱比较电线,用音符比较燕子。我准备了一张彩色幻灯片,可以清晰的看到:蓝天;湖水就像一张纸,电线就是画在上面的五线谱,停在电线上的燕子就成了跳跃的音符。最后,通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来感受燕子的静态美。文学课结束后,我在黑板上总结了燕子的不同美,然后让学生们跟着歌曲《小燕子》优美的旋律,带着感情读两段描写燕子的动态美和静态美的文字,从整体上体验动静结合的美。

第三,课堂的延伸激发学生发现和创造生活中的美。

春天,大自然形态各异,处处蕴含着优美的韵律。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我鼓励学生去寻找春天的美。有同学说:春天来了,粉色的桃花开了,近看如火,远看如夕阳。赏花的游客三五成群,在树下拍照留念。有同学说:春天到了,金黄的油菜花开了,像在地上铺了一块黄色的地毯。有的说:春天来到校园,梧桐树发芽,石榴开花。有的说:春天到了,花里的蜜蜂嗡嗡叫着忙着采蜜,蟋蟀又在弹琴了。学生们用语言描述家乡美丽的风景,并将这种美丽延伸到生活中。然后,我对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春天万物的赞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是一首诗,一首歌,一段舞蹈或一幅画等。在这一环节中,部分学生进行了课前准备,充分体现了小学语文课打基础、课后求发展的大语文理念,也积极调动学生创造美,使这一课堂的美育渗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学生口中唱出的春天赞歌,流淌出来的动人歌声。还有五颜六色的绘画和优美的舞蹈,都凝聚着学生们美好的想象,美的创造让人深深陶醉。

通过本课程的指导实践,学生感受到了春天的无限美好和燕子的别样美丽,个性和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发展。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突破了教材的局限,对文本之外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描述和补充,锻炼了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美育思想逐渐深入课堂和学生心中。达到了既让主课学生满意,又让上课师生满意的美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