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穷小子,初中辍学卖吸管,利润只有8毛钱,却疯狂赚了两亿。为什么?

17年6月,神舟十二号发射成功,举国欢腾。

第二天,传回了航天员唐洪波在舱内喝水的画面。

原来宇航员在舱内用吸管喝水,增长了见识。

看到吸管,我不禁想起了吸管之王卢·钟平。

楼出生在义乌的一个贫困家庭,初中辍学。

为了吃饱,他成了一个走遍全国的小贩。

1993年,他开始半辈子接触吸管。

楼钟平的双童吸管拥有全球三分之二的专利技术和世界顶尖的吸管技术。

世界上四分之一的吸管来自两个孩子。

卢·钟平是如何用小吸管做成大事的?

楼,出生于1965,浙江义乌人。家里有六个孩子。他是第四个。

当卢·钟平到了上学的年龄时,他穿着开裆裤去上学。被同学嘲笑后,他哭着跑回家,再也不想去上学了。

妈妈裁剪了一条围裙,加了一个开口的地方,避免了尴尬。

小时候,卢·钟平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吃饱。

当他上初二的时候,他当小贩的父亲和哥哥们回家了。卢·钟平问他哥哥那个小贩好不好,他哥哥说,反正我能吃饱。

能够吃饱成了卢·钟平的致命诱惑。

他对父亲说:"我也想当一名小贩。"

小贩的担子是一个人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卖“鸡毛鸭毛龟甲换零钱”。

还有的会用鸡毛鸭毛换一些糖果或者日用品,也叫“鸡毛换糖”。

父亲仍然坚持让卢·钟平上学,但也同意让他在寒假出去试一试。

当他的父亲改变时,卢·钟平总是给别人更多的东西。

比如孩子换糖,约定换两块,父亲总会把碎糖的上半块给。

老人出来换的时候,同意是五个扣子,父亲总会给六个。

卢·钟平很困惑,他的父亲告诉他:

父亲也说:

这是我父亲给娄钟平的“走出六进四”的经商经验。

我不禁想起李嘉诚的一句话:一个企业可以赚9%或者10%,我只要8%。

放弃一部分利润,超出别人的预期。下次对方会更愿意和你做生意。

合作伙伴多了,生意自然不会差。

初中毕业后,楼正式做起了小贩。

做一个小贩没那么简单。

除了早上四点半起床,每天还要挑100到150斤鸡毛。生意好的时候,要挑300到400个鸡毛。

这对身高只有1.5米多的楼·钟平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面对这样的生活,卢·钟平说:

有一次,娄和父亲去菜市场买菜,发现地上有一个人拿着塑料布,上面放着小贩担子里的东西。

娄·钟平认为:商业还能这样做吗?

第二天,他找了个地方,做了同样的事情。

一天卖出去的货,其实是我爸挑货郎担三天的量。

小贩楼钟平第一次感受到了商业模式创新的好处。

楼钟平做了15年的小贩,也是前前后后做了20多单生意,却没留下什么积蓄。

1988年,楼·钟平结婚了,第二年,她的女儿出生了。

新的身份给了卢·钟平一个新的想法。

在1991,26岁的楼决定回到他的家乡义乌。

他最初在望江楼市场卖塑料制品。后来,我搬到了篁园市场。

有一位顾客想买一个塑料碗。这只碗的价格是10美分,卢·钟平以10美分的价格出售。

这一单生意做成了,卢·钟平只赚了50美分。

隔壁的商家问他:“楼钟平,赚五毛钱,你也送货吗?”

“送吧,还可以吃五毛钱的盒饭。”卢·钟平骑着三轮车,跑了6公里,赚了一份盒饭。

在1993,楼钟平遇到了一个机会。

一个人想卖一台二手稻草制造机,于是他找到了卢·钟平,请他帮忙问问。

当时义乌市场的商品大部分是外地进口的,义乌市场也是一个寄售市场。

政策也开始鼓励商改工,贸工挂钩。

楼钟平跟随政策,接管了机器,开启了“前店后厂”的新商业模式。

在这一步,生意好得超出了卢·钟平的预期。

在创业的路上,当你足够努力的时候,机会自然会不期而遇。

卢·钟平的生意越做越大,订单也越来越多,于是他放弃了商店,专门从事生产。

这时,卢·钟平又发现了问题。

有大大小小几十家厂家自愿生产吸管,但使用的商标、包装甚至地址都是一样的。

大家都在用两个娃娃的商标,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卢·钟平灵机一动,去查了商标注册情况。

他问人家有没有登记,办公室人员说有。

毫不退缩的卢·钟平花了300元请人帮他检查。

你查也没关系。没有人注册。这能让卢·钟平高兴。

第二天,楼拿了2000元,先去登记了。双通成为义乌第七个商标。

两年后,商标下来了。娄·钟平开始在报纸上做广告,商标所有权属于他,所以别人不能使用。

当时没有商标意识,市场上还在用。

楼钟平只能在家里游说:反正商标现在是我的了,你用它来宣传我。你迟早要改变它。

别人一想,还不如早点改。

商标的事情解决了,接下来就是产品竞争了。

娄钟平突出重围,两个动作,为自己赢得了更多的利润空间。

第一,产品进入超市。

如果你想在超市销售,你需要条形码和其他要求。

简单来说,楼钟平做了企业标准,后来又做了行业标准。

楼钟平的举动对他只有一点好处,无形中也帮助了行业发展规范。

二是“抓小做大”的经营策略。

2000年以前,秸秆市场同质化严重。为了拿到订单,只能压缩利润,形成恶性竞争。

大家都抢着接欧美的大单,因为一单够三四个月用。

这样的订单,虽然省心,但是没有主动权,对方说了算,利润被压到最低。

卢·钟平又“计算”了一遍。大单相当于10小单。那我为什么不找更好办的10小单呢?

由于不完全依赖外贸,这对双胞胎完美地躲过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风暴。

满月是亏,水是满。

在最初的七八年里,楼钟平发展得如此顺利,一切都踩准了时代的脉搏。

2000年,娄告别了小作坊,搬进了2000平方米的厂房。

看着空荡荡的车间,娄的热情也被点燃了,想着干一番大事业。

他引进了机器设备,开始制造纸杯、保鲜膜、刀、叉和勺子等。,他的辉煌成就似乎就在眼前。

2002年,娄·钟平的父亲被诊断出肝癌晚期。之前,父亲一直负责财务工作,这给了楼钟平一个稳定的大后方。

这时候家里人开始责怪他,新产品管理没有达到预期。卢·钟平心情不好,摔了几个轻巧的手机。

父亲确诊离开前后才70天。

我父亲在春节前离开了。春节过后,楼因急性心肌炎住院治疗。

一次住九个月给了卢·钟平思考和安顿下来的时间。

生品的增加让大家忙了起来,但效果并不明显。

纵观日本企业,很多都是敬业和工匠精神。

住院期间,卢·钟平决定精简公司,出售设备,专注于吸管。

出院后,他看到企业和员工都焕发了青春。

他明白了:企业不一定非要我,授权可以放大员工的价值。

2005年,房地产机会满天飞。其他人劝说卢·钟平进入房地产行业,但他拒绝了。

他说:

2008年,互联网飞速发展。卢·钟平想为跟随他多年的员工创造更多的机会,所以他投资了陶金。

两年半前亏损654.38+05万,最后卖给了马。云。

这件事也让楼钟平明白了,“不是你想做什么,不是你想做什么。”

卢·钟平专注吸管近30年,靠的是专注。

经过一段弯路后,卢·钟平越来越相信专注的力量。

现在,楼钟平已经把“专注”这个词从企业精神中取了出来,改成了“努力成长,与他人合作”。

这其实是从工匠到思想家的一大飞跃。

现在,卢·钟平不喜欢被称为“吸管之王”。

身份转变后,楼钟平笑着说:“我在作坊做了十几年,现在都不知道吸管是怎么生产的。”

卢·钟平的工作中心开始阅读、思考和领导团队。

在他的电脑里,有这样一句话:

在管理上少了画饼,少了抒情,明白了员工是有血有肉的“人”,不是纯粹的劳动。

近年来,双童和很多制作公司一样,陷入了业绩下滑的窘境。

极端的背后是极限,制造业的红利期已经结束。

但卢·钟平并不担心,因为双通已经站在了行业技术的顶端。

楼钟平不再投资设备工厂,因为年轻人更值得投资。

改革后二孩管理人员以90后为主,45岁以上退居二线或做技术指导。

企业都在践行楼钟平的思想。

虽然楼钟平没有出现在富豪榜上,但年产值2亿的企业抢到了不少。

但是卖吸管利润只有8毛钱到2亿,世界第一难道不值得学习和敬佩吗?

卢·钟平从这个小生意中赚了一大笔钱。

现在看来,楼钟平的六合四和工匠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学习。

你认为卢·钟平的故事怎么样?

参考资料:

楼揭秘义乌人如何飞上天?

江苏卫视《美好时代》

宁夏卫视博士堂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