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筒车间的女孩
五号络筒车间,顾名思义,就是把原来的纱线变成织造所需的定量纱线。当然,有些纱线卷绕后需要染色,这在表面上似乎不难理解。其实涉及的专业技术也不少,成纱、硬度、密度、回潮率等等。不可或缺的是员工的熟练操作,切实可行的管理,领导与员工的有效沟通。
我所在的络筒车间一般由松纱区、紧纱区、并纱区、加捻区、打包区五部分组成。其中最有技术含量的是松管,几十吨的原纱整齐地排放在松管机旁边。几十吨原纱!然而,缠绕的工作人员却是三四个脆弱的小女孩,不停地操作着六七辆车。每辆车目测60米,他们;每天穿梭于几辆车之间,无时无刻。一忙就是十二个小时,从未间断;除了吃饭要半个小时。
他们先把生纱装到络筒机的一侧,然后把所有的生纱一根一根地放在挂纱柱上。每辆车有120锭,每两锭间距约20厘米。也就是说,她们每移动20厘米,就需要弯腰挂纱,拿纱,挂纱……只要挂一次纱,女生的额头,脖子,后背;汗水滚了下来。其中,空中飞舞的棉絮不时落在他们的额头、眉毛、肩膀上。几个漂亮女孩很快就被脱脂棉折腾得团团转,仿佛又老了几岁。看着真的很心疼!你可以从他们的眼神中得知:累!但是汗水带不走他们的疲惫,棉絮也挡不住它毫无吸引力的装饰!
其次是挂纱管,这个工艺技术上差不多;小心认真的挂好每一个纺锤就好。虽然没有技术,但是程序和路没少走。我下到绕组,我尝试了很多次才成功。但是他们不仅一下子就做到了,而且速度惊人!这和他们脚踏实地的做法是分不开的。听他们说:“要达到这个速度,需要坚持练半年甚至一年。”就这样,缠绕结束了。姑娘们神情轻松,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后来才知道,绕完一圈相当于整圈绕完三分之二;我恍然大悟,离缠绕结束已经不远了。
后十分之几是测量缠绕纱线的粗细,目测纱线成型,手工测量纱线硬度,取纱,装纱,运走或包装。纱线的粗细是指定的,机车已经设定了卷绕米数。到了一定长度,机车自然就停了。所以停了以后,每根纱线的粗细几乎相等,但是有个别锭子不自动停;你必须人为地阻止它。期间有几个女生跑来跑去,就是为了不让这些纺锤变大。只能一个一个用手拦着,几圈下来;看他们的腿。它们可以扭曲,它们在颤抖。看纱线的形状如何,摸起来软硬程度如何,都要靠经验。当然,在他们眼里,这一切都是小菜一碟。后面的装车打包都是苦力,大部分都是男同事做的。虽然他们很忙,但他们仍然帮助包装汽车…
就这样,我也习惯了络纱车间的工作,每天帮他们取纱、挂纱、络纱。尽量减少他们的疲劳和出汗!看着机车上整齐的一排排的生纱和纺纱锭子以及这群勤劳刻苦的姑娘们。和他们比起来,我只有默默无闻,不敢有丝毫妄念!
这是我们的络筒车间,这些是我们车间的姑娘们。棉絮和汗水掩盖了他们的外表,却掩盖不了他们的努力;也有丰硕的成果。这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很荣幸你能来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