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选导师,奠定考研生活主基调?
选择导师——奠定研究生生活的主基调
有人说,导师决定你毕业后的去向。如果读研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工作,可以选择有广泛社会关系的导师,拓宽就业路径。如果主要是想留学或者出国,可以选择学术型硕士。如果想参与更实际的项目,可以选择一个四五十岁正在做事情的骨干教授,作为研究生生活了几年,我觉得这个认识还是挺有道理的。找工作的时候,导师的推荐可能比学生自己找更有用。学术导师的推荐对留学深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些导师给你充分的自由,让你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学习任何你感兴趣的东西。有些导师让你更深入地接触社会,掌握实用有用的技能。不同的选择取决于每个人读研的目的不同。我一心想出国留学,最后选择了学术导师。
初入交通大学——舒适的生活
2010九月,我带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来到了上海和交大。这里的生活环境轻松、自由、舒适。研究生公寓是8人一套房,每套房4个小房间。套房客厅有公共沙发,电视柜,阳台,带热水器的公共厕所。刷卡就能洗热水澡,不用提着桶走很远的路才能洗澡。一楼有免费开水间和自助洗衣机,还有不错的会议室。宿舍的网络是免费的,宿舍设施的布置是完整而巧妙的,甚至床下的空间都配有大型的储物柜和鞋柜,让人感觉很贴心。难怪上海高校有这么一句顺口溜:吃在同济,住在交大,玩在复旦,爱在国内当老师。
曾经有个同学说,他去交大,看到新图书馆的豪华装修,就想报考交大。我觉得这一点都不夸张。交大的图书馆很独特,追求个人自由的美式风格。第一次走进交大图书馆,充满了惊喜和好奇。九个图书馆的风格各不相同。A200是红木地板和红木家具,整体暖色很温馨。C400是地毯和复古风格的家具,有一张八仙自习桌和一张传统圆桌。加上灰暗的颜色,很有中国特色,B区的教室以浅蓝色为主,很酷。读到这里,我的心自然会平静下来,沉浸其中。
在最初的日子里,我热衷于各种各样的活动,遇到了不同的有趣的人。我精力充沛,情绪高昂。我在日记里写道:沉浸在入学的兴奋中,参加各种聚会,往返于木兰楼和宿舍之间,尝试不同的食堂,被各种新奇的东西吸引。两周后,各种新鲜感渐渐退去,生活又变得平淡。在平淡的日子里,不断调整生活的节奏和规律,让自己活得舒服,从容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
我的学术导师——业内知名导师指导下的科研生活
船舶专业到了研究生阶段开始分两个方向,流体力学和结构力学。结构力学比较成熟,工作比较注重经验。流体力学是一门迅速发展的学科,它要求研究人员对流体力学的基础、算法、数学来源和编程计算有很好的掌握。除两大学科外,交大借助国际上研究条件较好的海洋工程深水实验池,形成了国际海洋工程领域的一流团队。我曾经和我的同学一起做实验。在水深10米的巨大水池中,我通过造波机和强力风扇模拟了深海恶劣的海洋环境对海上平台和其他海洋建筑的影响。我看到学生们通过水池对面的船和桁架来调节和控制海洋平台模型。造波机和风扇打开后,池面开始狂风暴雨,波涛汹涌,仿佛置身于波涛汹涌的深海。实验模型在大浪中起伏,风浪力逐渐加强,直至模型倾覆。然后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不断优化海洋工程的设计。海洋工程池在国内外承担了很多项目,如中国最近在南海钻探的981半潜式海洋平台,在交大深池研究成功。
导师在流体力学领域探索的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他要解决的是最本质的流体流动问题。很多问题可能是在没有参考工具的情况下研究出来的,只能通过自己的探索找到答案,这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但是,如果你有一股炽热的激情,也许这种探索会成为一种享受。导师就是这样的人,做了二十年的研究。虽然现在是教授,但他仍然留在科研一线,从事科学事业。现在有学术梦想的人真的不多了,这样的人在中国学术界弥足珍贵。
更多详情请点击:找研友找学长选导师。你应得的!
如果你对考研有疑问,不知道考研中心的内容怎么总结,不了解考研报名的地方政策,点击最下方咨询官网,免费获取复习资料:/x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