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巍,我老师的写作背景
上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教育是人才的摇篮。因此,振兴教育被提上日程。1956九月底,韦唯应教师报要求,写了这篇文章《我的老师》。
1959,此文被收入作者散文集《春天随笔》,后被收入《建国后十年文学创作选》。
扩展数据:
魏巍,原名魏,1920年3月6日出生于河南省郑州市一个城市贫困家庭。他从小就喜欢读书。在县第七小学读书期间,他读完了《儒林外史》、《元曲选》等古典文学作品。同时,他还阅读了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中国现代作家的作品,为自己打下了文学基础。
此时,他已开始尝试写诗、散文、小说,并向《华北日报》、《大华早报》、《大众日报》、《中州日报》、《大东商报》等地方报纸的文学副刊投稿。小学毕业后,魏伟进入郑州县简易农村师范学校。在学校,他还担任了几份报纸副刊的特约撰稿人。
1937年夏天,魏巍从单纯的农村师范学校毕业后,听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以下简称康达)正在招生。9月,魏巍持学校语文老师(即黄,地下党员)的介绍信秘密离开郑州,直奔安,不料赶上一批刚离开安去津南地区的新招收的抗大学生。
他只好星夜回潼关,渡过黄河,向北追击。到了晋南洪洞县,终于赶上了这支队伍。他在马木村以“卫卫”身份报名参加八路军,先编入115师营校学员队,不久转入本师军政干部学校。
当时的总部营校就设在洪洞县白石村,在这里他第一次见到了敬爱的朱德总司令,并写下了五百行诗《黄河之行》。直到1938,魏才带着本部附属学校到达延安。
他想去鲁迅文艺学院(以下简称艺鹭)学习,但组织上安排他去康大四旅二队军事队学习,不久又调到政治队。同年4月,光荣加入中国* * *生产党。
在此期间,他积极参加了由诗人柯和在延安发起的街头诗歌运动。魏巍把长诗《黄河之旅》送给了在艺鹭任教的诗人何其芳。何其芳读后肯定了这首诗,读后写下了《黄河行》。次年,《黄河之行》连同何其芳的读后感,发表在安进步报纸《国风日报》的文艺副刊上。
百度百科-我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