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评论《红楼梦》中的一个人物(800字)。

谈王熙凤

致力于与体制和谐的王熙凤,根基不牢——题记

她失去了心脏和健康,生下了一个婴儿。王熙凤为了“二奶奶”的事业,失去了一切,包括丈夫。

无论怎样的解读,凤姐最后的结局都是那幅画:雌凤站在冰山上,她的才华托起了翻倒的冰山,是把冰山啄空的鸟儿之一。

凤姐的人际关系:

曹雪芹不厌其烦地描写王熙凤的穿着打扮,光彩照人。第一次出场,我们记得她是“金蝶穿大红缎窄袄,彩雕石青银鼠袄,玉绉花裙”。那是黛玉正和老太太见面,突然从天上掉下这么一个五颜六色,绿绿的,仙女公主的嫂子。第二回,借刘姥姥的眼光:“桃红条纹袄,猩红绉,银鼠皮裙。”第三次,尤二姐就懵了。王熙凤穿着一件白色缎子上衣,一件绿色缎子斗篷和一条白色丝绸裙子。只要不是绝招,凤姐的主色调一定是红色。这不仅仅是说她艳丽如桃花,更是说明红是她的命运之火,凤凰只有浴火才能涅槃。凤姐是一个极度燃烧的人,感情炽烈,也只有火才能配得上她的性格,但火最大的缺陷就是不能持久,燃烧别人的同时也毁灭了自己。

书中经常有王熙凤漠视寿命的段子。清虚关一巴掌,她挑逗张道士,开玩笑说要把她的舌头拉出地狱;她哄老太太开心的时候说,老太太活到一千岁,她才不会死。每一笔都隐藏着她的“短暂人生”。谁都知道贾母活不了多久,而年轻的王熙凤只是在贾母死后失宠,失势,以火速失去了生命。

王熙凤着眼于如何与体制和解,以获得更大的自由;如何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让她的小家富起来,是贾后宫与外界男性世界最重要的纽带。我在宁国府当局长的时候,有一段话描述外面的先生们来吊唁,媳妇们和夫人们纷纷逃走。只有王熙凤泰然自若。她指挥仆人给长安写信,干预别人的婚姻,完全超出了一个“妻子”的权力。

那时候敢和外面的男人打交道不一定是轻浮,但她从来不认为男人比她优越,也不认为那些“洋务”神秘难缠。她恰好与贾宝玉形成对比:一个是女娇,却掌握着一个政府的经济命脉,主动参与国家大事的讨论;另一个本该在仕途经济打滚,却宁愿在女儿堆里混脂粉。贾宝玉被“爱”闷死了。凤姐生日,他给自己找了个理由:给金川烧香,逃出贾府。贾母和王夫人一眼也看不到他,顿时急疯了。除了林黛玉,其他人的爱都让他很累很反感,因为那些人只是把他当成一个漂亮的宝贝,一个好玩的宠物,并没有试图去理解他。

相反,凤姐只是一个普通的儿媳妇,却极力耍小聪明,博得长辈的喜爱。她赢得了所有重要人物的好感,表面上看起来是成功的,但这是没有基础的好感。一旦她犯了错误,她的机智和足智多谋也无法挽救她。大观园考察的导火索是一个绣花香囊。王夫人很清楚,这是邢夫人挑战经营权的机会。她也知道这事与Xi安无关,但她还是不得不把责任推给Xi安。那时候凤姐刚流产,晚上逼着自己抄大观园,得罪了姑娘们,又让她本就虚弱的身体雪上加霜。都说林黛玉没有她妈可怜。其实凤姐比林妹妹更可怜。同样,她没有母亲,甚至失去了撒娇的机会。

Xi-冯的第一次非正式出场是在冷子兴的嘴上,接着是林黛玉的眼睛。那时候王熙凤还不到20岁,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女人了。大观园的业主都是晚熟的,天真无知的。只有出场过的凤姐,没有少女气息,尽管生理年龄还是少女。这不禁让我们好奇。她有过青春单纯的时候吗?你有没有梦到过你爱人的样子?

从保护官方符号到用贾琏奶妈缅怀王家,我们发现曹雪芹只强调了王家的富贵。“东海缺白玉床,龙王来邀金陵王。”当收到驾驶,金钱使它像水一样流动。

就家庭背景而言,王家是后起之秀。当凤和贾琏吵架时,他们会执行它:你家扫地裂缝就够了。需要强调的事实往往是她最不自信的事情,王家背景明显欠缺。在已婚妇女中,除了黛玉的母亲贾敏,很少有人识字。王家的小姐中,薛姨妈比王夫人好一点,连酒令都不会说。——冯基本上不识字。每次她看账本时,她都依赖蔡明。她擅长会计。她第一次吹牛说在宁国府办丧事,太太们报纸上的数字她马上就能查出来。照贾母的说法,不用读书,认识几个字就行了。

王熙凤连这个最低标准都没达到。她的性情与她的妹妹们完全不同。原因之一是王家不重视女孩的教育,另一方面是她失去了童年。书里提到她有一个不成器的哥哥,除了大舅舅,二舅舅,二舅妈,但是她的父母从来没有参与其中,她好像早早就成了孤儿。林黛玉常常感叹自己生活清贫,却有幸在封建社会享受自由恋爱。没经历过少女时代的王熙凤,一进门就被庸俗的贾琏变成了同样庸俗的女人。

在一个没有父母保护的大家庭里是什么感觉?史湘云的经历可以证明,史大姐有贾母的关怀,有姐妹的情谊。以王熙凤刚猛的精神,能在闺房里发展出看家的本领,也从来没有享受过做小姐的退休生活。有一次,贾府放鞭炮,凤姐儿似真似假地开玩笑说:“我们都不疼。”尤氏也笑凤姐轻佻,殊不知看似大权在握的凤姐,其实在郭蓉府并不牢靠。

郭蓉府的政治斗争远比宁国府复杂。不谙世事的林妹妹都能感受到“风剑互压”,更何况是处在权力漩涡中的管家王熙凤。凤姐作的唯一一首诗是“北风一夜紧”,隐隐约约照亮了她的心情。

按干净程度排序,大观园>郭蓉府>宁国府,但宁国府的乱更多的是男女关系。大观园是理想国,郭蓉府介于浊与清之间,但它的人际关系是最复杂的。在那些洁身自好的姑娘中,少妇王熙凤不仅明白外面世界的严酷,还撑起一把伞,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这些小姐们保持长久的清洁。她是清与浊的分界线,有时是天使,有时是魔鬼。分裂的原因是血雨不断试图玷污这朵阿修罗花。

真正支持安的,是贾家的灵魂人物——贾母,聪明如安,一进家门就挑了最粗的大腿。贾母喜欢有趣、活泼、有眼睛的女孩。如果他们能俗一点就更好了。王熙凤在她心里。多年前看过一部地方戏《王熙凤在宁国府大闹》,对原著进行了润色。还有一个情节是,王熙凤在贾珍家里闹的时候,贾母闻讯赶来了。冯给擦脸时,做出一副大白兔的样子,她的祖先非常高兴,给她取名为“二奶奶”。她立刻无偿献上一顶高帽“圣祖”,众人应声而倒,高呼。

这个恶搞夸大了贾家的荒诞,但也说明凤姐懂得阿谀奉承的哲学。她的方法是哄上级,敷衍中间,毒害下级。领导班子调整后必然会出现因果。没有群众基础,她会落得很惨,比她更会怀柔的平儿会得人心。难怪宝二家人和贾琏在背后大骂:“你老婆早晚死了倒好,你倒帮了平儿一把。恐怕会更好。”

王熙凤是一个对阶级非常敏感的人。她有严格的阶级观念。她在清虚关打架的时候,一个小道士不小心撞到了她。按照常理,作为主人,她不应该打人。对方还是个弱不禁风的孩子,但想都没想就给了冯一记耳光。在书中,她还打了一个小丫鬟的耳光,既表现了她缺乏教养,脾气火爆,也表现了她对仆人的冒犯极其抗拒。真正的高手不需要打下属就能扬名立万。在这方面,王夫人和王熙凤都有皇家气派。

“以毒设相思局”一节,王熙凤执意要杀死爱慕她的贾瑞。一方面体现了凤姐的道德观念,另一方面也与平儿的那句“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不谋而合。凤姐儿假意调戏贾瑞的时候,也拿贾蓉、贾蔷作例子。不是她不想有仰慕者,而是这个男人承受不了。他肯定是个正经老爷,她穷同宗亲戚这么不屑。

她虽然势利,但也要看对方的人际交往能力。赵姨娘和贾环最怕冯。她对这两个人态度的不同,固然体现了王夫人对情敌的厌恶,也有赵姨娘本人不上台面的猥琐之处,但从赵姨娘肠子里爬出来的,才是冯最欣赏的姑娘。作为一个“局外人”,她并不是一个正经的攻击大妈的人。凤姐很客气。袭人回娘家,送的是自己的衣服和行李。对刘姥姥的支持是从第一次的冷漠到第二次的慷慨,这都是看在贾母和王夫人的面子上。然而,在凤姐向刘姥姥为巧姐求名的那一刻,她尊重了刘姥姥,这平等的一刻也拯救了她唯一的女儿。

她每一次行动,都必须遵从贾母的最高意志。书中,凤姐的第一滴眼泪,是为黛玉进府而流的。她的哭,笑,闹,玩,都很自然,很恶心。我们会发现,凤姐总是生病,不是流产就是血崩。她的健康和美丽只是在公共场合。只要没有别人,她的身体不比林妹妹强。

女士们在外人看来是无足轻重的,但她们是最亲近的人,冯对她们的服务总是最周到的。相比李纨这个因小失大的寡妇,冯会讽刺她,但最后,肯定是冯。李纨作为郭蓉豪宅中月薪最高的第二富豪,并不是一个好嫂子。搜是贪心,但她不是小气的人。况且她有个爱* * *大手大脚的老公,钱不扣啥也撒得快。

王熙凤几乎没有朋友。平儿是了解她的人,也是和她最亲近的人,但她的社会地位不同,平儿只能是她的知己。在书中,她唯一可以称之为朋友的人是秦可卿。他们的性格和行为完全不同。秦可卿温柔轻佻,王熙凤果断忠厚,和他不是一个辈分。为什么他能成为知己?从“秦解梦”这一节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有见地的人,凤姐是讨厌愚人的。在教育小红的文章中,她用清醒的头脑表达了对同性的爱。从她使用的人员来看,平儿和小红都很聪明,安最有魅力的女人探春,性格也和她差不多,胸中各有丘壑。

干部站错队是致命的,对仕途的影响是致命的。邢夫人没什么根基,比不上王夫人,王夫人家资富,有贵妃。而王熙凤却没有考虑到,王夫人是她的姑母,就算有什么芥蒂,人民内部的矛盾也是可以解决的,而没有血缘关系,狭隘自私的邢夫人却帮不了她,很容易毁了她的事。如果再和贾琏联手,这个致命的打击对凤来说是无法避免的。对金钱的恶意和贪婪让她树敌太多。这生命之火只是一根脆弱的灯芯,随时都会熄灭。怎么能不出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