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蔡英清一起做一个尽职的母亲。

蔡英清是谁?她是我的超人,我的目标,我的学习对象。她和我妈年龄相仿,养了两个优秀的女儿,经营过七八家餐厅,写过十几本畅销书。她对工作生活极其认真,事必躬亲。她是同时兼顾母亲和事业的典范。认识这位作者后,我几乎一口气看完了她写的五本关于母性的书:在生活细节中养育1:洪兰与蔡英清的一段对话爱与智慧,在生活细节中养育2:妈妈是永远的老师,我的作品是妈妈,妈妈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和工作日记。她的作品平淡无奇,充满激情。今年上半年忙于工作、育儿、孝顺,总是疲惫不堪,甚至到了崩溃的边缘。她的写作总是给我一种平静的力量,让我看到她如何游刃有余地处理女儿的教育问题,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中的纠纷,尤其是她对生活的感恩态度,让这些书在这些日子里像是心灵沙漠中的绿洲,让我意识到了不同。教育没有捷径,但教育可以默默进行。把抚养孩子的艰辛和问题变成人生的宝贵经验,珍惜,乐观,快乐,我觉得这才是母亲面对生活应该有的态度。

生活教育也是教育。

什么是生命教育?就是洗衣做饭管理生活。说起来容易,其实这些只是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每个人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很难说,把饭做好和做好吃不是一个概念,给自己和家人提供精致精致的高品质生活也不会一蹴而就。我们这一代人大多对太阳漠不关心,大学毕业后很少有人会去生活,去理解生活。学习往往是孩子不做家务的最好借口。虽然成绩很重要,但是成绩和学习只是人生的一小部分。蔡妈妈对孩子的生命教育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书中,她提到“每个人都需要平衡的生活。不能因为你努力学习,就为别人做其他的事情。不亲近生活琐事的人,会失去对生活的感受,也会损害体验幸福的能力。”而“妈妈不是你依赖的人,而是你不必依赖的人。”让我感触颇深。她在教孩子做家务时提到“要在孩子繁忙的课业和自己的工作中继续教家务,需要一种解脱,多一点坚持。”在她的帮助下,女儿淘米做饭需要二十分钟,而她的想法是“女儿有学习进步的机会,我也尽到了作为母亲的责任,在紧张的生活节奏中学会了重新审视时间对我的意义。”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引导孩子学会做家务,不仅可以为孩子积累生活经验,给孩子平衡的生活,给孩子责任感和照顾家庭给自己幸福,也是母亲学会放下,孩子独立前行必不可少的一环。家务不仅仅属于父母或母亲。在蔡妈妈的家里,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即使是大考,也不能成为逃避家务的借口,但却培养了孩子对工作的责任感和对家庭的爱。在现代家庭中,我经常看到的是家庭成员之间关于谁做家务的相互推诿,敷衍的家务,母亲一手包办的家务。家人齐新一起管理家庭生活,但互相关心的快乐少了很多,更不用说各种妈妈各自成家后日常生活中的鸡飞狗跳了。我想,就算如意是个男孩,我还是会带他认识扫把、拖把、吸尘器、炒锅、蒸锅、高压锅,教会他照顾家庭、过好生活的能力。

榜样比语言更重要。

大家都知道要以身作则教育孩子,但难免会打折扣。比起言语,行动会在不经意间透露出你的真实想法。父母是陪伴孩子最久的人。即使他们在各种育儿书籍中寻求吸收,只要没有真正内化,总会有不一致的地方,只会给孩子带来困扰,甚至让孩子更加叛逆。没有人愿意在孩子面前做“双标狗”。没有人愿意在自己的孩子面前树立一个崩塌。关键是要真的改变他们的行为,想让自己的孩子变成那样。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孩子,用自己的做法作为教育孩子的榜样,用日常琐事引领孩子,相信潜移默化的力量。蔡妈妈在书中提到,大女儿随父母工作变动从泰国国际学校转学回台湾省时,面临着教育理念完全不同的两种教育体系的衔接问题,天性强势的大女儿也在努力熬夜适应。蔡英青的做法是,“每天晚上不管她有多困,把书旗送上床后,我都会陪着齐乐在大桌子上学习,直到她合上书决定睡觉,我都不会放下手中的工作。”虽然我不能帮她补习功课,但像这样的夜晚,母女有各自的亲密和阅读的乐趣,至少灯下的孩子不是一个人。我们一般都是面对面坐着,各自拿着一本书和一台电脑,埋头做自己的任务。当我们想说话的时候,一抬头就能看到一个安全的伴侣,感觉很踏实。“这种母女读书的画面让我很羡慕,也很向往。回想我的父母,虽然在我学习的时候,他们会陪我熬夜,给我准备夜宵,督促我早点睡觉,但我小的时候,看着他们打麻将,看电视,我却沉浸在学习中,并没有不满意。有了孩子之后,我对亲子关系的思考进一步加深了。以前只看到自己和老公的优缺点,现在往往能从两三代人的观察和思考中找到这些优缺点的来源。仔细想想真的很吓人。现在的我,只希望自己能努力做孩子的好榜样,做孩子敬佩的父母,以身作则,和孩子一起遇见更好的自己,创造更好的生活。养育孩子,顺道成功。

在孩子的教育上,我总是焦虑和恐惧。所以,对我来说,对孩子最深的爱,也许就是在孩子面前举重若轻,把我希望他养成的性格,默默地渗透到他的生活中,做孩子人生的引路人,陪伴他由浅入深,逐渐认识这个苦乐参半的世界,体会人生的酸甜苦辣,最后送他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