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燕为什么会成为西晋的开国皇帝?
司马攸是在走舆论路线。司马攸非常孝顺,对父母长辈非常客气,对司马昭自然也是毕恭毕敬。十七岁的司马攸,精通各种经典,文章写得很漂亮,可谓多才多艺。司马攸得以亲近圣贤,结交名士。朝野一致认为,司马攸的名气在司马燕之上。
另一方面,司马燕有他自己的优势。
第一个优势是司马燕是异相的。如果我们了解一下汉末三国史和中国古代史,就能明白古人是多么看重所谓的相异。说起刘备,比如他叫大耳贼,耳朵耷拉在肩膀上,所以很多人认定卖草鞋的刘备注定要成为一代王者,也有人愿意拿出自己的钱来帮助刘备起兵。另一方面,司马燕被称为莉法·狄威,他的双手垂在膝盖上。司马燕的头发很长。当他站起来的时候,他的头发会掉到地上。有人可能会说,这算什么?只要你把头发留得足够长,任何人都可以留它来拖地。其实大部分人的头发只要到了一定的长度都会变细,所以掉在地上的只是筷子一样的小辫子也就不足为奇了。如果说第一项世界还能做到,第二项就有些难了。双手下垂站起来,居然超过膝盖,完全是长臂猿转世。但古人认为手的长短是大幸之相,帝王之相。
正是由于这两种不同,司马燕降服了司马燕手下最重要的大臣之一裴秀。当司马昭问裴秀是谁立他为太子时,裴秀回答:钟福君聪明神武,才华过人,人缘既清高又可观,固非人道。裴秀说,当时担任中伏军的司马燕,才华横溢,神威浩荡,有着超越世人的天才,已经享有很高的声誉,有着皇帝的模样,注定不是一个人一个大臣的命运。因为裴秀的话,司马昭决定让司马燕做他的继承人。
第二个好处是司马燕聚集了大量的谋士和战略家,并下大力气夺取官职,所以可以说他志在必得。
那时,司马燕和羊的关系很好,羊帮助司马燕准备功课。羊让人调查司马昭的兴趣爱好和最近关注的问题,然后一一回答,写一张小抄,让司马燕提前背下来。当司马昭问及司马燕的兄弟时,司马攸还在思考,而司马燕已经在侃侃谈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司马昭看来,司马攸的德行不错,但是说到处理政治事务,说到精明和果断,司马燕更胜一筹。
第三个优势是司马燕是长子。的确,按照司马师的继位顺序,司马攸应该排在第一位。但在来年十麻袋理财被《财经镜报》曝光后,全世界早就把曹魏当成了司马昭手里的一盘菜,司马师也成了古语。司马燕,司马昭的长子,按照礼仪应该继承。魏晋名士单涛曾是竹林七贤之一,他公开评论说:废长立少,是不祥之兆。司马昭为什么要把自己的位置让给司马攸?一是司马攸有些名气,更重要的是司马攸被收为司马师的儿子。但是,由于江山已经属于司马昭多年,如果归还给司马攸,将来一定会引起混乱。比如司马燕父子,会觉得江山是我父亲司马攸传给你的,当然要在司马攸死后交换。然后,伤害就会恶性循环下去。这是对兄弟和体制最大的伤害。
第四个优势,其实也可以说是真正最大的优势,就是司马燕比司马攸大13岁。公元264年,司马燕29岁,司马攸只有17岁。司马燕在司马昭闯荡多年,在中伏军中身居要职。可以说,军队中的一大批将领都投靠了司马燕。为了他们未来的权力,这些将军不会答应其他候选人。司马攸虽然有一部分人支持,但大多只是一些所谓的名人,很会说话,会说话,但他靠的是硬拳头夺权,政权是从桶里出来的。
所以司马昭最信任的大臣贾充说:中伏君有君子之德,不可轻易改变。贾充说得比较委婉,实际上是告诉司马昭,司马燕在朝鲜,已经成为军中万人之上的君主,绝对不可能换掉他。
因此,有了这四个优势,司马燕自然可以继承太子的位置。265年8月,司马昭去世,司马燕继位为晋王。十二月,司马燕迫不及待地把魏元帝从龙椅上赶下来,自己坐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