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医院实验室的科学管理

摘要:随着国家《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的实施,新形势下医院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越来越重要。行政管理的目的之一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检验质量的提高。因此,医院实验室的管理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及时更新观念,建立仪器校准、维护、修理、室内质量控制、标准操作规程、记录等质量保证体系。,认真做好临床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工作,严格培训,努力提高全体人员的医德医风和技术水平。

【关键词】临床实验室;管理;培养

目前国内二级以上医院的检验科可以分为几个相对独立的专业实验室,如血液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体液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各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所开展的检验项目已经实现了全自动化或半自动,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技术体系,并且可以相互配合。摘要:随着国家《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的实施,笔者谈谈新形势下医院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的科主任管理方法。

1.技术人员管理

医院检验科的质量水平取决于其工作人员的医德医风和技术水平,这就要求检验人员必须具备“伤”的观念、丰富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操作技能和主动适应知识更新的能力。

1.1医德医风建设良好的医德医风是医院医德医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每个医务人员必须具备的行为准则。“为患者服务”的宗旨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上,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1]。在科室管理中建立早班制度,其中一项就是开展医德教育。

1.2业务技术培训虽然检验人员入科前的理论教育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所掌握的知识已经跟不上医学检验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为技术人员,必须进一步培训。一是要根据人员素质进行岗前轮岗学习,熟悉部门的业务和岗位职责,并参加考试;二是要采取有目的、有计划的学术交流、出国考察、项目培训、游学等方式,培养一些专业思想稳定的专业技术骨干。同时,各部门依托厂商开展新业务培训,鼓励厂商学习和掌握新技术、新方法。

2.检验质量管理

由于仪器设备质量的改进和提高可以更好地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使判断更加客观科学,将信息和结果越来越快地反馈给临床,相当一部分技术人员认为只要有人、有仪器、有试剂,就可以向临床出具检验报告。这种认识对临床实验室的质量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加上对检验报告“提速”的迫切需求,忽视了出具报告所必须的基本质量保证措施,如仪器校准、维护、修理、室内质控、标准操作规程、记录等临床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核心是质量控制。质量控制不仅仅是内部质量控制(IRC)和外部质量评估(EQA),还包括人员、质量体系、设施和环境、检测方法、记录和样品等许多管理内容。中国远程教育控股有限公司

2.1成立专业小组成立以部门领导为组长,各专业实验室组长(负责人)为成员的质量管理小组。制定并监督执行各种质量管理体系,如程序文件、操作手册、质量控制记录、差错登记等。、定期检查分析各小组室内外质量评价,及时纠正工作人员技术操作中的不规范行为;定期收集临床科室对本科的意见和建议,并提出解决方案。

2.2专业实验组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固定,各专业组组长竞聘上岗,经分公司党支部委员会研究后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建立操作工、专业班组长或主管技术员、科室主任“三级”检验报告审核制度,分析化验结果。如果在质控范围内,可以出具报告,否则要查找原因,必要时要复检。专项检查报告由部门主任审核,其他检查报告由组长审核后签发。

2.3制定标本采集和送检制度为了保证检验科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制定了书面的标本拒收标准,并保存拒收标本的记录,在申请单上注明拒收原因。所使用的套件应本着质量第一、价格合理、服务周到的原则进行采购,在选择之前应进行比较,并做出分析报告。仪器使用前用标准物质进行校准,正常后按操作标准程序文件要求用室内质控物进行检查。

2.4切实做好IRC,努力做好EQA IRC是实验室检验质量保证的基础,而EQA是IRC的延续和补充,起到检验结果准确性的相互校正和实验室质量控制的监督促进作用。EQA每月要评估专业实验组1次,EQA每次结果返回后评估科室1次,总结经验。

3.仪器设备管理

计算机与各种自动化仪器的结合,大大提高了检验工作的自动化程度。很多检测仪器已经取代了人力。只要有机器,检验人员就可以按照指令操作,然后计算机直接输出检验结果,大大减轻了检验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仪器设备的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1要求证书和建立完整的仪器档案必须包括:注册证书、合格证书、销售证书、操作规程(实验室规定)、维护和使用记录(仪器状态证明)、校准和质量控制程序和记录(准确度和精密度证明)、测量设备强制检验记录。

3.2评估仪器的主要性能参数,包括精密度、正常和异常水平样品的检测、线性范围、可比性、抗干扰试验等。,确保每天设备的正常使用。

3.3标准曲线的重建标准曲线应在新仪器测定常规样品前建立,更换新批次试剂后或仪器维修后应重新建立。

3.4仪器维护建立仪器维护和使用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各种仪器的日常维护、保养和校准,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并联系维修。

3.5仪器比对仪器比对是保证实验室报告一致性的重要方法。至少3个月进行1次,有详细记录。方法如下:首先选择一台技术性能在本实验室的仪器(尽可能用匹配的校准品校准),将其他仪器分别与这台仪器进行比对。

4.部门管理

4.1安全要求实验室必须建立并实施“安全管理制度”,防止物理、化学、生化、电和生物伤害;实验室和办公室严格区分,污染区和非污染区严格区分。

4.2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奖惩制度的目的之一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完善的规章制度是提高质量的重要保证。临床实验室确定重要分析的“警报”范围。当检验结果提示存在报警范围时,检验科必须对标本进行复检,并立即报告临床。如果与临床诊断不符,必须重复测量,并及时与临床联系。同时要做好详细记录,包括日期、时间、检查负责人、通知人员、实验结果等。

4.3加强人员培训,加强新项目的准入论证和检查员的在职培训。一方面,培训和提高所有检验人员对基础知识和质量控制理论的理解;另一方面,优质的工作由各个岗位所有员工的行为来保证。必须强化全员质量意识,始终把全员质量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不懈努力。

4.4坚持定期与临床协调会制度,才能真正将检验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临床信息,这需要临床医生和检验医生的密切配合。要建立质量信息反馈制度,定期征求意见,及时处理、报告和纠正有关问题。

5.监督和评估管理

5.1结束时,成立由部门主管和专业班组长组成的纪律管理小组,监督、检查和落实部门员工对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记录发现的问题,在部门晨会上及时批评指出并根据奖惩办法进行处罚或奖励。纪律管理小组每季度对每个人进行一次全面的量化考核,以检查质量为主,作风纪律为辅,逐项打分并累加到年终,评优奖励。

5.2双向评价团队负责人(实验室负责人)将通过双向评价进行评分。一是全科医生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组长(实验室负责人);二是部门党支部委员会给小组长打分,两者之和纳入年终工作总结,作为对他们考核的依据之一。总之,科主任不仅是科室的行政领导,也是专业学科的带头人。检验质量的提高,人才的培养,经济效益的增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厂长的管理能力和水平[2]。做好医院实验室的管理工作,需要科主任不断学习,及时更新观念,制定和完善科室的各项管理制度和考核奖惩制度,用制度来管理和约束人员。

参考资料:

[1]刘,严。浅谈临床实验室的科学管理[M]。中国临床实验室,2002,9 (3): 6。

[2]丛玉龙,秦晓玲。临床实验室管理中的几个主要问题及对策[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11 (26): 64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