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在中秋节喝奶茶?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就是在秋高气爽的季节索要奶茶红包。关心你的人,看到你的留言,主动送你52块钱有感情意义的钱,让你喝下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突然火了。屏幕背后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现象?

“奶茶梗”就像一种竞争机制

精简的文案,却莫名其妙的火了,这种洗脑式的营销力度,隔着屏幕都能让人闻到奶茶的味道。显然,这个奶茶梗忽略了气象学上对秋天的定义。无论是以立秋为起点还是以张宝昆的“平均气温”来划分,人们对秋天的认识都晚了一点。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突然火了。屏幕背后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现象?

既然大部分人已经喝完了第一杯奶茶,那就应该叫中秋奶茶。所以本质是在乎红包,但老师要出名,合理中要带点柔情,潮流中要掺杂点小资,让更多人在暗示中唤起情绪。

奶茶梗不只是口头梗,而是群体的无声告白。通过无条件接受女生的诉求,主动发红包建立沟通模式,询问奶茶的味道来延续新兴的沟通热。决定关系的叫浪漫,暧昧的叫竞争。有没有机会,这就是竞争机制。大家对梗文化的接受和传播,本质上是一种被资本绑架的恋爱关系。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突然火了。屏幕背后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现象?

没有仪式感意味着你的同龄人在抛弃你。

看着别人“得到”奶茶钱的朋友疯狂刷屏,在这个仪式性的日子里好像少了什么似的不喝奶茶。大家都喝了,为了“合群”,也得喝一杯。为了获得红包数量的差异,形成社会比较,基于优越感,增加建议,拓宽圈子。男性仰慕者,如果不紧跟群体积极响应,说明你的同龄人在嫌弃你。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突然火了。屏幕背后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现象?

每天都是营销人口中的情人节。总之,凡是有特殊名称的“节日”,不发红包就没有仪式感。这是对爱情财务结算系统效率的提高,还是对女性独立的模糊和倒退的观念?

如果说“我不要钱,我只要仪式感”,有多少人会在收了52元后把钱寄回去,给男票“秋天的第一包烟”“秋天的第一条内裤”之类的仪式感?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突然火了。屏幕背后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现象?

在感情中鼓励男人主动的心理图式,也是对女生的一种逆向洗脑。不花钱就是不重视,不真诚。这其实是功利主义渗透到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在急功近利的单一价值取向下,每个人都希望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达到大多数人认同的“幸福”:即使谈恋爱也要参考大多数人认同的安全路径,需要立竿见影的回报,否则会觉得被虐,缺乏认同感。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突然火了。屏幕背后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现象?

孤独和成熟是从众心理的绝缘体。

心理学上有个现象叫“羊群效应”,就是在一个群体里呆久了,习惯了从众,就会逐渐失去判断力,成为集体意志的“韭菜”。在潜意识里,人们认为很多人做的事情是对的,所以很多人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亲密和跟进上。羡慕合群,就是被平庸同化。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突然火了。屏幕背后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现象?

表达爱意的方式有成千上万种。平日里,我吵着要不一样的表白。现在,我在成千上万的相似样本中寻找归属感。主动要求,心里早就有了心理预设,但还是把“52”当成惊喜。仔细想想,感情真的很燃烧...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认为,独处的能力是一个人情感成熟的最重要标志之一。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突然火了。屏幕背后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现象?

这种孤独和成熟是思想上的独立和理性,是与从众心理的精神绝缘。看到《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的时候,隐约可以看到奶茶商家拿着营销报告在微笑的情形,而不是基于仪式感进入商家坑里的情感冲动。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突然火了。屏幕背后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现象?

“特立独行”是一种理智和冷静。

诚然,人是群体动物,跟风是获得群体快感的直观方式。然而,在仪式感和形式感之间掺杂了多少世故和真诚,以及屏幕背后的真相,却不得而知。红包的交换的确是一种抛出惊喜,拉近情感的方式,但当这种自由被包裹在特殊的名字和数字中,惊喜就变得低俗而廉价。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突然火了。屏幕背后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现象?

显然,依靠红包的数量和金额,绝不是检验和筛选“渣男”和“暖男”的一种方式或标准。只有在情感实践中坚持自己的认知和原则,才是对人和自己的尊重和责任。

社会的发展带走了很多规则和习惯,但是包装好的“群体文化”却流行起来,攀比起来,愈演愈烈。所以,当群体行为成为负担的时候,“特立独行”真的是另一种难得的理智和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