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县社会
明朝崇祯元年(1628),知县窝梁将城墙加高3尺。清代四次翻修,新增铺位40个,官室1间。民国二十四年(1935),粤军燕英鱼部进驻武平,在澄潭周围建有十余座炮塔。到1949,县城只有5条狭窄的街道,近200家私人店铺,城区面积只有0.6平方公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旧城墙阻碍了交通。1951,开始拆迁,到1969,只剩下南安门。“大跃进”时期有一个旧城改造的计划,由于不切实际,要求很高,无法实施。“文革”期间,城市建设处于无政府状态,建筑参差不齐,公共设施不配套。城市建设虽然发展了,但是布局很乱。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武平县的城市建设工作逐步走上了正常轨道。1984制定县城建设总体规划,启动居民区规划和道路、排水、排污、防洪等分项工程的编制。1987年,城区扩大到4平方公里,比老城区大6.7倍,街道14条,其中新建街道8条,总长7680米,临街商铺和服务部门830家,4至6层的新建建筑逐渐增多。此外,平川广场、人民体育场已经建成,各项设施基本齐全。老城区基本改造完毕,新县城初具规模。
2009年旧城改造第九期拆迁补偿450户,补偿资金654.38+0.8亿元。安置房开工建设,安置点完成“三通一平”;闽粤赣客家生态文化城已进入实施阶段,已完成总广场、剧场、青少年宫等规划设计。法院、平川中心学校、实验幼儿园、仁济医院完成搬迁选址;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投入运行,城区机械化定点屠宰场基本建成。完成碧水公园瀛碧湖建设和南门大桥加固,建设冯凭路、育才路(一期)。完成颜倩、湘东等12个乡(镇)镇总规修订,规划实施蛟湖开发、什邡商业街、颜倩产权酒店等88个镇建设项目,鲍忠、武东、大河、56个村“家园清洁行动”通过省级验收,什邡镇被确定为中心镇建设试点;60个“一村一品”示范村、10个村庄整合试点村、10个综合示范村初步建成各具特色的新农村示范样板。民国二十四年(1935),武平县衙建立苗圃,在县城东门外仙农庙附近(在本县印刷厂一带)划了500多亩荒山,租了9亩自留地作为基地,从事路树种植,作为县内公共示范林区。29年,苗圃改为县农场,是该县农村生产的科技机构。民国32年改为“农业推广所”,技术推广人员2名,助理2名,从事良种繁育、病虫害防治等农林技术工作。由于目前政局动荡,物价飞涨,资金紧张,难以开展业务,员工纷纷离职,基地荒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50年代初,大力推进水稻品种改良和耕作制度改革。武平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成立于1957。1960年2月,武平县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召开了第一次科研技术创新代表大会,在全县掀起了技术创新和技术革命运动。虽然由于一哄而上、脱离实际,效果很差,但在破除迷信、普及科技知识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技术创新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文化大革命”初期,科技机构受到打击,科技人员受到批判,科技事业遭受严重损失。1975年7月,科技机构重新建立,科技活动逐步开展。农村普遍建立了“四级农业网络”,大力推广矮秆水稻良种和先进的栽培植保技术;在工业上,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普遍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全国科学大会后,“经济建设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在全县逐步实施,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通过技术职称评定和科技成果奖励,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科学研究和科普活动日益活跃。林产化工、机械制造、立体农业取得新成绩。从1978到1987,17个科技项目(次)获得省、地方科技成果(进展)奖。森林化工厂生产的“航海牌”松香两次获得国家产品质量银奖,远销日本、欧美。汽车配件厂生产的“平川牌”硼铁汽车缸套被评为省优产品,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
1987年,全县在职科技人员3582余人,其中中级技术职称96人,初级技术职称871人(不含县外工作人员),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专业的科技队伍。
2009年,科技创新步伐加快,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县。利用“6 18”对接86个项目成果。投资601.9万元,实施22所中小学、幼儿园迁建或重建。武平一中学生杨芳以总分678(658+20)获得文科一等奖,武平一中学生程美华以总分720获得理科一等奖。投资12万元建设县医院病房楼,10.56万元实施县中医院迁建工程,350万元实施乡(镇)卫生院建设。海西中山百个博物园开工建设。投资900万元建设了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55个光华阅览室、23个农家书屋。《良野神韵》在市文化周获得八个奖项,是获奖最多的县;《圈外》在第24届省戏剧节上获得四项大奖。在第十三届运动会上获得59枚金牌、38枚银牌和20枚铜牌。保持全省“优质服务先进县”荣誉。城区数字电视转换工程全面完成。新建了两个乡(镇)敬老院。完成新一轮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修编,通过省国土资源厅审批。综合通信能力不断提高,程控电话可直拨全球,移动通信已覆盖全县各地,网络通信发展迅速;截至2008年底,水电装机容量65438+万千瓦,由3条110KV输电线路、3座110KV变电站和9座35KV变电站组成,既可并入省电网,又可自行对外供电。220千伏变电站将于2009年建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山水式风景城市初具规模,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武平县客运中心-商贸城建设项目位于平川镇青云山燕子门段309省道旁,北面为建设中的城市主干道。本项目总投资约2.2亿元,用地面积654.38+万平方米(654.38+050亩),其中:商贸城占地6.67万平方米(654.38+000亩),分两期规划建设,一期占地4万平方米(60亩),二期占地2.67万平方米(40亩);客运站占地33400平方米(50亩)。2009年4月开工建设,2065,438+00年6月前完成客运站房建设,65,438+00年6月正式投入使用。
武平县文博园是武平县的重点项目。将成为闽粤赣边区的文化宝库和作品品牌,武平的文化交流中心,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闽粤赣边区文化艺术藏品的交流集散地。是武平人的精神家园。
文博花园一期主体建筑面积6366平方米,总投资约3000万元。2009年6月5438+10月1日举行了隆重的奠基仪式。每个库各有特色,有机融合。二期工程拟建刘亚楼将军广场。武平文博花园计划投资6000多万元。建成后将是一座集海峡两岸客家艺术博物馆、中央苏区博物馆、武平历史博物馆、刘亚楼纪念馆、知青博物馆、名人馆为一体的全县综合性、标志性文化设施的仿古博物馆群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