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生物教学的思考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其重要任务之一。我们可以在教学反思中记录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感受。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我对高中生物教学推荐的思考。欢迎阅读。我希望你会喜欢它。

推荐高中生物教学反思1新课改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学习、与时俱进。以下是我个人对新课程教学的一些思考。

首先,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师生参与、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是现代教学过程的显著特征,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教学改革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用科学的教学理论充实自己,学习现代教学技能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教育和提高自己。要努力实施创新教学,逐步完善个性化教学方法,及时将课程理念渗透到教学中,在教学中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设计教学。

第二,教师要善用教材,巧用教材作为教学工具,但不能依赖教材,不能只跟着教材走,更不能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准确的名称应该是教材而不是教辅材料,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供学生选择和处理,负载知识和信息的一切手段和材料。新课程为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删除了“难、烦、偏、老”的内容,增加了学生活动的内容。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优质高效地进行创造性教学。比如“物质的跨膜转运方式”这一节,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容易理解。新课程的理念倡导学生在做中学。我通过填概念图、画示意图、解读坐标图、描述模式图,让学生学习物质跨膜转运的模式,让学生真正做到边做边学。

第三,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体验和互动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和谐、鼓励、信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体验。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在探究和交流中互动学习,学生才能在体验中学习和成长。如高一生物必修第二章第1节,利用小组学习和小组实验,让学生自己分析图表,明确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通过操作显微镜观察检测花生种子是否含有脂肪。我大胆放手,支持学生鼓励他们自己做,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紧密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确定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探索有利于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式,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比如高一必修生物第五章第三节学习细胞呼吸时,我要求学生思考农业生产中开田松土等适时措施的实质。储粮时要注意哪些问题?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把课本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

第五,给学生思考的过程。

教学“教学留白”是指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不直接通过讲述、讨论等方式告知学生一些学习内容,而是通过言语刺激、提问、布置练习等方式留下“留白”,引导学生在更广阔的时空里实践操作、联想想象、思考探索,用自己的想象力去填补空白,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一种教学策略。“布白”不是避而不谈,而是介绍而不发,这是在铺垫,是在造势。学生智慧的火花,很多来自于表面上的“教”和“静”。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课堂上的思考和学习应该是互动的。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师会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但问题提出后,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不要为了得到满意的答案而急于要求学生回答甚至自问自答。教师不仅要善于设计问题,还要留出时间空档,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机会。有了这个机会,他们可以对比其他同学的发言,对比奥师的授课和讲解,了解和反思自己的思维方式,在对比过程中提高,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这节课让学生“思考”,搭建一个“学习”的平台。

第六,参加班级活动。

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听课是一种涉及课堂的全方位、丰富的活动。尤其是同事之间相互听课,通过相互观察、讨论、研讨,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与会者仔细观察了课堂上的老师和学生,留下了详细具体的讲座,并对课堂进行了点评。课后及时与老师沟通分析,促进教学策略的改进,无形中会促进生物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以上几点是我在新课程教学中的思考。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针对反思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并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推荐高中生物教学反思2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和再思考,从而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是教师提高个人专业水平的有效手段,凡是在教育上有所成就的人都一直非常重视。现在很多老师都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回顾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者教育经验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基于我的教学实践,我想和同仁们探讨一下高中生物教学反思的教学体会。

1,教学过程反思

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体现在加强对学生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收集信息能力的要求;知识总量减少且少而精;增加了生物技术的内容。这种探究式学习模式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研究能力,丰富的教学设计方案和知识储备,能够随时控制学生的学习障碍,对学生的研究成果做出正确的评价。比如教材在分析“肺炎球菌的转化实验”内容时,并没有具体说明细菌是如何转化的,转化机制是什么。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在指出“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成功的关键”的基础上,设计以下探究问题:是R型细菌复活了“被杀死”的S型细菌,还是“被杀死”的S型细菌中的某种活性物质使R型细菌变成了S型细菌?如果是后者,活性物质是什么?活性物质是如何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在备课和分析教材时,只有设计好这些探究题,教师才能思路清晰,运筹帷幄。

2.反思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在课堂上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特别是应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妙设置情境,让学生听录音录像,看生动的画面,欣赏形象化的文字。通过视听结合、动静结合、情景交融、感官刺激,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启发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神经兴奋的传导,神经冲动以电流的形式传导,虽然电流是真实的(生物电),但它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学生无法观察。学生自己很难想象,但借助多媒体课件,以电影的形式展示出来,把抽象变成直观、形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神经冲动传递”这个知识点,突破本节的难点和重点。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老师对学生的信任是很大的鼓舞。陶行知先生也劝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冰冷的眼神里有牛顿,你饥渴的笑容里有爱迪生。”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力。一个老师的作用就是唤醒学生的自信,反思“学生的问题意识”。古语有云:“学从思开始,思从疑开始。”小疑惑小进步,大疑惑大进步”。可见“质疑”的重要。在生物教学中,它是培养学生洞察力和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起点。比如高一学生刚学的“呼吸”知识,就很贴近大家的实际,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但是,目前我们学生的问题意识非常薄弱,课堂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积极性随着年级的增长越来越低。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深思。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具体表现;

(1)敢不敢提问。每个人都有好奇心,但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但又害怕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或与课堂教学联系不大,害怕被老师和同学认为浅薄,害怕打断老师的教学思路和计划,害怕被老师拒绝,所以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表现出来,这是一种潜在的状态。对于教师来说,就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之发挥作用。

(2)不会提问或不善于提问。由于传统教学和学习观念的影响,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导致学生不善于思考,思维懒惰,问题意识淡漠或缺乏,不会或不善于提问。根据上述情况制定战略:

(1)沟通师生感情,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

(2)渗透案例教育,实现“问题”意识。

(3)创设问题,激发提问兴趣。

(4)开展评价活动,激发提问兴趣。

(5)加强活动课程,促进自主学习。

4.实施探究式教学。

新标准倡导探究学习,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过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获取新知识、批判性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加强探究教学,选择学生感兴趣、愿意探究的问题材料作为新课题,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内容,以图片和文本文件为载体,以教师指导、学生讲解、自主讨论和辩论为主要学习方式,畅通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教师作为导师和协调者,适当控制学习和探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引导学生创新思维。通过学生对外界复杂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交流过程,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生物科学技术可能的应用价值的理解。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互相帮助,激发学习需求,活跃课堂气氛。

5、合理安排,有的放矢

上课时间有限,不能安排太多的自学时间,要合理安排,选择有利于自学的内容。每本教材的序言和对一些现象或过程的描述,由教师进行较好的讲解,并适当增删内容,做到生动、吸引人,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对自学内容起到引导作用。至于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一般都是学生自己独立阅读,自己得到准确答案。对于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知识、难点或问题,尽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以达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比如“人和动物三大营养素的代谢”一课,重点知识是糖、脂、蛋白质的代谢,以及三大代谢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在教学中,“糖、脂、蛋白质的代谢”涉及很多生化知识,比较抽象,主要由老师讲解,而“三大代谢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则由学生自己讲授,要求学生先阅读课本,列举各种疾病,然后分组讨论,用刚学的知识讲解,提出预防措施。比如为什么空腹喝牛奶不好,长期吃素好不好,糖尿病人如何减肥等等。这样,经过学生的阅读讨论,既解决了关键问题,又突破了“糖、脂、蛋白质的代谢过程”这一难点。更重要的是,他们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重感知轻分析。

“生物”叫“语言”,“语言”就是语言。学好一门语言最重要的方法是品味和感受。如果老师过多地分析课文中微妙的语言,必然会限制学生的思维空间。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品味和感受。比如在教《牛在中国》的时候,我会重点关注学生的感受,让学生通过知识传递,把自己对其他牛的了解和我们进行比较,尽量把时间留给学生。

2.重精神,轻应用。

生物具有欣赏性和人文性:生物课堂教学也应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为目标,为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奠定基础。适当的专题训练和辅导是不可或缺的,但生物教学不能只以考试为中心,以分数为准绳,还要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比如在教《提醒幸福》的时候,我把单词、短语、句子的重点教完了,然后再扩展,把我的五种加给学生,让学生从不同的文章中理解作者。学会欣赏和感受。

此外,课堂教学不应局限于课本课文内容的讲解,而应注重知识的相关拓展和迁移训练,尤其是生物的学习。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作为一个新老师,我觉得听课很重要,有助于老师取长补短。听其他老师的课给了我取之不尽的知识和财富,最深的感受是听课通过了解别人和审视自己,改变和提高了我。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学生就像工厂加工的产品。学生学习的质量决定了一个老师教学行为的成败,也反映了一个学校的优劣。学生是教学的生命线。对于生物,很多学生的学习观念没有改变。他们认为听和不听是一样的。即使考不到高分,也不会比别人差太多。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不多。落后和偏颇的学习观念导致读书太少,知识面太窄,基础知识缺乏。错别字、用字多。遇到模仿句就束手无策,写作思路不新颖,主题不突出。教师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和态度,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专业水平和教学艺术,首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教学问题很多。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水平,因材施教,需要不断探索,不断理解,及时总结和反思,进而在实践中改进和提高。

推荐高中生物教学反思3任何一门学科,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好是坏,课堂纪律是好是坏,不仅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对课堂教学的把握能力,还取决于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那么该学科或班级一定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与生产生活实践和人自身的成长发展密切相关。学生刚开始学生物的时候,基本上都有一定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长期保持学生的兴趣,就需要教师在每节新课开始前,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将要学的内容上。这就要求生物教师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运用不同的导入技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从一节课开始就牢牢地转移到所要学习的知识上。课堂导入是教师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生学习方向,建立知识链接的一种教学行为技能。那么,如何导入成功呢?在本文中,我将就教学导入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1,使用多媒体直观导入

我校一直重视教学设施的投入,每个班级都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所以这种多媒体导入方式也是我用的最多的一种。直观引入多媒体主要是让学生看一段视频或电影,甚至听一段解说等。,从而营造出一定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进入正题。

2、借用教具导入

教学前,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教具,如挂图、模型、实物等。,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熟悉或不熟悉的事物和图片,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渴望尽快了解不熟悉的教具是什么。因此,教师可以自然地引入新课。比如我在教初二学生学习动物动作的时候,先把人体手臂运动模型的部件直接展示出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身体的理解进行组装,然后用模型做出伸肘和屈肘的动作。老师问:“为什么胳膊会伸会弯?”这样一来,新课引入,课堂效果很好,学生对本节知识点的掌握也很好。

3.通过提问引入话题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制造一定的悬念感。通过提问,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形成了解决悬念的欲望,从而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4.通过审核导入

老师可以在最后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上设置一些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前训练。一般最后的练习不仅要包括上节课学到的知识,还要涉及到这节课要学的一些内容。大部分同学基本能回答这个问题,但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原因。这样,在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时候,学生就会发现自己不懂的地方,在下一节新课中集中精力听讲。

新课程的引入方式有很多种,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师之间也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导入技巧。总之,任何导入方法的目的都是为了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教学老师开心,学生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