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的思维
有什么可以称之为无解的事?
就是那些事让你陷入了死循环,无法自拔。
你想找时间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摆脱忙碌的状态,却发现自己忙得根本没时间学习。
你想通过创业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但是没有创业是不行的。
你想进入一个房间,但钥匙在房间里。如果你想拿到钥匙,你必须先进去。
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而且有两个典型的例子——穷人会越来越穷,忙人会越来越忙。
你可能会争辩说,许多人已经从贫困升级到富裕。我不否认确实有很多人,但我的意思是从国家或者全球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而不是从个案来看。
《稀缺》的两位作者专门研究贫穷和忙碌。他们已经做了这样的研究。如果给穷人补贴会怎么样?研究的结果是,穷人不会考虑保险、投资、学习之类的东西,只会买更多的生活用品。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缺乏。
缺什么就越会关注什么,进而陷入“稀缺”模式,看不到其他更重要的东西。
越穷越会做生存决策,越不会考虑长远赚钱,越穷。
你越忙,思考的时间就越少。你思考的时间越少,你就会越忙。
这就是无限循环,一局接着一局,让你一直被困,让你动弹不得。
那怎么破?答案是:思维破碎。
只有打破现有的局面,你才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所谓局,就是制度。打破游戏就是打破现有的体系,进入更大的体系。
不懂?就举几个例子吧。
我把钥匙忘在房间里了,但是如果你想进去,你可以打电话给开锁公司开门。
没有第一桶金就不能创业?现在风险投资人这么多,可以找投资了。
忙到没时间学习?如果生活压力不是太大,可以在辞职后抽时间提升自己。如果生活压力大,也可以多关注那些在工作中比自己优秀的人,向他们学习。工作本身就是学习。
以前只有钥匙和房间,现在开锁公司多了。
原来只有创业和第一桶金,现在有了更多的投资。
有没有发现原来的局扩大了?
放大局,就是破局。
很多人其实很清楚自己在哪里,但往往选择视而不见,把问题留在那里。
所以你要问自己,你的目标是什么?
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听了妈妈的话,去了一家大型国企。虽然当时的工作不错,但是旱涝保收,单位给了一套房子。
但当时工作后马上就后悔了。
有人会说你就算捡了便宜也是骗人的。找这样的工作多难啊!不完全是,想想吧。那时候我刚大学毕业。我这份工作工资不高,有房,却被困在这个小圈子里。
所以当时陷入了局死循环,有稳定的工作,只是地理位置比较偏。我不敢轻易跳出来。如果我跳出来,我的房子就没了。
虽然我当时并不知道自己陷入了一场游戏,但我隐隐约约的感觉到这不是我想要的,我必须想办法让自己出去。
适当的压力是好事,因为会让你思考。
当时我做了两件事,其中一件是跳槽。我是从技术人员做起的,但那不是我喜欢的工作,所以我向公司申请了内部跳槽,去了办公室,从最基础的数据分析开始,直到逐渐有了大局观和全面的思考。
另一件事是学习。除了学习数据方面的专业知识,还学习了网络、营养、营销、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正是那段时间,我对互联网有了更多的了解,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才有了今天转行做社交电商的机会,抓住了这个机会。
这是我经历过的一个游戏,以及打破它的过程。虽然现在很清楚这是一款游戏,但当时只是一种模糊的感觉。
有时候你在游戏里,可能看不出来。人这一生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游戏,所以要做好终身破游戏的准备。
那怎么破局呢?有两条路,一条叫改革,一条叫革命。
什么是改革?改革就是接入一个新的链条,循序渐进。
当你发现自己处于一个负面循环中时,你要努力养成一个能打破游戏的好习惯。
比如学习,比如锻炼身体等等。,从这个局撕了一个洞,连着一个好习惯,渐渐形成了一个正循环。我刚才工作的例子就是改革的实践。我连接了两个新的链条,一个是跳槽,一个是学习。
改革的做法相对温和,因为变化没有那么大,而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做起来难度极大,因为改革的初始阶段往往是违反直觉的,这里面有很大的陷阱。
为什么会反意识?因为刚开始的时候,只会让情况越来越糟。你已经很忙了,还要花时间学习,所以会更忙,而且学习是长期的事情才能看到效果,所以改革初期会越来越差。
所以很多人干脆放弃,因为看不到效果,结果就是再次陷入死亡的循环。
跑步减肥就是这么个逻辑。我想减肥,制定了跑步计划,但是跑了几天发现一点效果都没有,然后就不跑了。
这就是改革最大的陷阱——把时间周期看得太短。你必须理解长周期的概念。很多短期的感受和长期的利益往往是背道而驰的,但是你对短期的感受太敏感了,不会坚持。
关于长周期,我很喜欢贝佐斯的经营理念-
谈完改革,再来谈革命。
什么是革命?革命就是踩刹车,就是直接停在无限循环。比如,你忙得成长不起来,那就把工作辞了,花时间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
但是很多人都不敢这么做,因为现在社会压力这么大,这种做法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如果不行呢?所以做这个选择需要很大的勇气。
我们每个人都像一台高速运转的电脑。从小就被要求办各种节目,小学高中大学工作等等都停不下来。
所以如果有一天你停下来想自己写程序的时候,周围所有的电脑还在高速运转,甚至嘲笑你为什么不动,然后把你远远甩在后面。
所以有时候做某些选择,即使你内心很坚定,还是会很痛苦。
但好消息是,你还年轻。所以,趁现在还有热情和勇气,用最少的代价去碰壁吧。
很多人日复一日的重复,却幻想着不一样的未来。这太荒谬了。
长大是痛苦的,不长大更痛苦。
学会更高维度的思考,不要让自己的努力白费?
可以看一些游戏,比如“无限循环”游戏。但是有些局你根本看不到。我称他们为“地震局”。
你可能会奇怪为什么选了这么奇怪的名字。原因很简单,因为地震了,楼修得再好也没用。
《三体》里有一句话:消灭你与你无关。这句话指的是“地震”局,因为这个局,往往是最核心的部分,被击中了。
一棵树的根毁了,上面所有的树干、树枝、树叶长得再好也没用。
比如两个同学2010大学毕业,一个进了腾讯,一个进了报社。他们会怎么样?
八年后,那个去腾讯的同学年薪百万,满大街的猎头都在挖他。投资人也在挖他,只要出来创业就给钱。
至于去报社的同学,因为报社没落了,他曾经寄托理想的整个行业都没了,一切都需要重新开始。
你应该听说过这句话——上下思考。去报社的那个被降级打击了,2010选的时候,看不到他的局。
这并不是说两个人的能力有多大差别,也不是说他们追随的领导有问题。核心问题是这两个单元所依附的经济体,一个在快速崛起,一个在快速崩溃。
湖畔大学的曾鸣教授提到了一个概念——点、线、面。而这个概念也被梁宁用在了她在APP里开设的产品思维课堂“梁宁——产品思维30讲”上。
我来大致解释一下这个概念。这是一个系统级的依赖关系。想象一个长方体,看看是不是这样。点必须附着到线,线必须附着到面,面必须附着到体。
这和你有什么关系?
无论你在一家公司做得多好,这家公司都会倒闭,比如诺基亚。一个公司做的再好,整个行业都被颠覆了,比如功能手机。无论一个行业做得多好,它所依附的经济体都衰落了,比如欧洲的一些国家。
这叫,毁了你,关你什么事?世界正在加速变化。如果方向错了,再努力也没用。
所以我们在做选择的时候,不能只盯着点,更要看到这个点背后的线。当然,这并不是让大家去揣测,而是告诉大家,要时刻审视自己所处的环境。
什么是悲惨的人生?
其实很多人在职场上相处不好,不是因为你的专业能力不强,或者你不够努力,而是因为你的选择不对。
打破这种局面的根本是看清点线面的层次结构,你要时刻审视自己所处的环境。
但是光看环境?这还不够。你至少应该采取行动,但还有另一个巨大的陷阱。其实很多人都能看到这个游戏。
比如,你可以看到网络名人经济、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化等不断涌现的新事物,但你依然无所作为。为什么?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有些人留在一个没有前途的公司岗位上不辞职不转行,留在一段没有爱情的感情里痛苦而不是离开。
对方对TA好吗?有承诺吗?不完全是。
而是对方抓住了TA的恐惧,把他绑起来,不能动。
TA害怕辞职后找不到好工作,害怕生活突然失去安全感,害怕不被爱,害怕被别人说...
越是恐惧的人,越渴望确定性的稳定。
这是这类游戏最大的陷阱,恐惧会困住一个人的手脚,然后失去很多机会。
其实每个人都有恐惧,而且经常发生,那么如何应对呢?我有一点不成熟的建议供你参考。
我自己做选择的时候,经常会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件事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我能接受这个最坏的结果吗?
每次问这个问题,我都发现自己内心的恐惧和最坏的结果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
恐惧有时只是恐惧本身。只有直面恐惧,才能掌控人生。
你的认知决定你的人生。
前段时间看了一本书,叫《有限与无限的游戏》。在本书的开头,我指出:
看完整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有限游戏和无限游戏其实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而这种转化的关键点就在于你的认知和你对边界的看法。
边界至少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叫时间边界,一种叫空间边界。
所以回过头来看,一个局的边界决定了局的大小。“无限循环”局对应时间边界,“地震”局对应空间边界。这两种边界的本质是认知边界。
这两种游戏本质上都是认知游戏。
所以专家和普通人的区别在于,专家能看到事物的发展,能发现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系,能了解事物背后的真实规律,能看到事物背后的系统层面。
所以高手可以看到更大的游戏。
美国有一部电影叫《楚门的世界》,讲了一个故事。一位名叫克里斯托弗的导演制作了一部纪录片肥皂剧,在全国非常受欢迎。该剧24小时直播了一个叫楚门的年轻人的一举一动,最重要的是楚门并不知情。
其实杜鲁门从小就被送到一个叫桃园岛的小镇。这个小镇就是导演的“工作室”,里面的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楚门在这个小镇上慢慢长大,这个小镇上的其他人,关注每一个人,包括楚门的父母,妻子,同事等。,都是这部剧的演员,也就是说,他们在和楚门演一场真人剧,只是楚门自己不知道,他的一举一动都在监控之中。这个小镇到处都是数不清的摄像头。
后来杜鲁门渐渐意识到不对劲,想走出桃园岛。历经种种困难,他终于突破了导演控制的局,逃出了虚拟世界。
桃园岛是导演为楚门设置的,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扪心自问,在自己的认知里,你既是导演又是楚门本人吗?
所有的限制都是自我限制。
什么是真正的自由?真正的自由是随时随地选择的权利。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经不幸被人抢了他的家。一个朋友写信安慰他,他却这样回信:“我应该感谢小偷。
第一,小偷只偷了我的东西,没有伤害我。第二,小偷只偷了我的一部分东西,不是全部。第三,最幸运的是,小偷是他,不是我。"
还记得《肖申克的救赎》中的经典台词吗-
你知道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笼子里的,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
有些鸟是永远关不住的,因为它们的每一只翅膀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
安迪被困在监狱里。在极端情况下,他用了20年才打破了游戏。
所以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限制你,除非你同意。
总有人注定一辈子活在极限,一辈子想触碰自己能力的边界。
对于他们来说,生命中的每一天,他们都在为自己而忙碌,不断突破人生中的一个又一个局。
如果你能看到这个,请在下面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