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的几个核心概念
导入:复习,输入问题,设定目标。
学习指导:教学、活动和反馈。
导读:练习,总结,预习。
2.高效课堂的一个理念三种方式——一个理念: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
三种方式:独立、合作、探究。
自主性——独立预习,独立思考,独立呈现,独立操作。
合作-参与讨论、活动、展览和评估。
探究——质疑、联想、体验、创新
3.高效课堂的三个环节和四种方法-
三个环节:先学后教再练。
四种方法:以案导学,摸清学习情况;自主深化,营造环境;
说话谨慎,学习提高;练习和评估,迁移就完成了。
4、高效课堂的几个关键词——
(1)引导:是上课的起点。
“引导”包括“介绍”和“引导”。
介绍是一堂课的开始。下课铃响后,教师要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或通过图片、视频等一定的媒介)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的导入,开门见山,激发学生对将要学什么的好奇心。
入门之后,就是学习指导。教师用简洁的语言向学生讲解新课内容,告诉学生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自学要求(包括方法)、思考题目、要解决的问题、自学时间。
(2)思考:学习琢磨,自主学习。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学生深入学习课文,做例题,读笔记,圈,点,画,批,记。
(3)讨论:小组讨论,合作互学。
分组讨论,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解决自学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
(4)展示:热情,展示自己所学。
小组讨论后,学生将进入陈述环节。根据自学和小组讨论的情况,或代表小组或个人,通过口头表达和黑板上的演示,展示所学内容。
这个环节“展出”的是什么?最重要的问题,一题多解的问题,可以外推的问题,容易出错和混淆的点。
展览的目的是什么?通过问题展示,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和讨论中存在的疑惑、拖延和盲点,进而让学生以自己的独门绝招漂洋过海,分组互相攻击,也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学生陈述的过程中,老师要学会期待,不要急于扮演救世主的角色。要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启发和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通过诱导、欣赏和肯定,大胆质疑、挑战、补充和提高。
(5)点评:点评和指导(精读课)
在这个阶段,老师可以去前台点评。在这个阶段,老师的任务是从自主学习、合作、参与等方面对小组进行评价和鼓励,然后对学生陈述中暴露的问题和学生通过探究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点评,再讲规则、思路、方法、线索和框架。
“思考”、“讨论”、“展示”、“评价”四个环节是递进关系,是一个逐步达到高潮的过程。“评”是精进,“评”是拓展,“评”是点睛之笔,“评”是结论。
(6)检查:检查反馈,内化所学。
这部分设计是为了测试该班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目标的落实情况。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课堂所学进行反思和总结,内化反馈,自我评价;老师也可以检查和接受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检查的形式应该多样化。
(7)练习:巩固迁移,学以致用。
这个环节是课后(自习课)进行的。主要形式是让学生练习习题巩固训练,以及写作文和小制作。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实现从“懂”到“学”,从“学”到“用”的转变。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最后一个环节。
5、课程改革的四大指导思想——
第一,要实事求是,从教学实际出发,以实际教学效果为目标,不玩概念,不玩花样。
第二,不能跟风,不能随波逐流,不能照搬,要走自己的路。
第三,既要颠覆旧的课堂秩序,又要建立新的课堂形式并稳定下来。
第四,新课改路径,必须是一条能够适合所有学段,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高考分数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