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地跑步的正确姿势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正确的跑步姿势到位:

微微抬头,眼睛直视前方,放松头颈部肌肉,挺胸收腹,屈肘,双手握拳,手臂自然前后摆动。向前挥杆时,手略向内,向后挥杆时,手肘略向外,做到“向前挥杆不露肘,向后挥杆不露手”;

下肢向前摆动时,大腿尽量抬高,使双脚离地至少20厘米,小腿自然放松下垂。脚尖会轻轻着地,抬起脚跟,脚跟不着地,这样就可以利用反弹力有节奏地进行动作。简而言之,原地跑步时要放松舒适,让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得到有效协调,保持良好的平衡姿势。

注意事项:

(1)为了避免脚踝扭伤等运动损伤,应选择相对平坦的场地。如果是硬水泥地面,可以在鞋里垫海绵垫保护。

(2)除了室内通风良好外,还要注意呼吸的方法和节奏。原地跑步时,可以开始用鼻子呼吸,然后用鼻子和半张嘴同时呼吸(吸气时腹部隆起,使横膈膜下降,呼气时腹部下沉,使横膈膜上升)。

呼吸频率应与原地跑频率相匹配,采用两步呼吸、两步呼吸的节奏,或采用三步呼吸、三步呼吸的方法。尽量呼吸充分顺畅;而不只是多呼吸几次,不要去注意呼吸的深度和节奏。后者不仅会减少每次吸入量,还容易引起呼吸肌痉挛和腹痛。

(3)跑步前准备3-5分钟。也就是先进行热身运动,通过人体的一系列综合动作,逐渐拉伸肌肉。所有关节都动起来,让心脏适应原地跑步的状态。原地跑步结束后,应有3-5分钟的整理放松活动,使肌肉放松,以利于体力恢复,避免运动后肌肉酸痛。

(4)老年人在室内原地跑步前,一定要征求医生的意见,并做相应的相关检查。如有下列疾病者禁止原地跑步;心脏病并发严重心功能不全、器质性心脏病、严重心律失常、高血压和经治疗稳定的感染性疾病。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活动性肺结核等疾病患者应遵医嘱。

扩展数据:

就地运行的功能:

1,促进心血管系统功能

据观察,长时间跑步的人,心脏泵出的血量增加,心率相应降低,心脏功能增强;冠状动脉供血功能优于铰链,心肌代谢功能正常。可以预防缺血性心脏病。下肢肌肉的持续收缩改善血液循环,能有效促进下肢静脉和盆腹部静脉的血液回流;从而预防血栓性脉管炎和痔疮。

2.促进呼吸系统的功能

跑步时吸入的空气量比坐着时多几倍,使肺部得到充分活动,可有效防止肺组织弹性功能下降,提高人体携氧和利用氧气的能力,增加呼吸效率。

3、促进身体的代谢功能

跑步可以消耗身体更多的能量,肌肉也确实长时间工作,自然消耗体脂,增加肌肉。这对减肥、控制体重、预防肥胖都是非常有益的。此外,跑步还可以加快血液流动,大大降低血清中过多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可以改善脂质代谢,预防高脂血症,有助于预防动脉硬化和冠心病。

百度百科-原地踏步(原地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