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童谣
平阳县水头镇位于鳌水和燕山山脉之间。居民中有说温州话的原住民,也有从南方邻省福建迁入的福建人。福建闽南话也被传入,形成了两种方言混杂的特殊语言环境。千百年来,当地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创造了许多童谣。这些童谣代代相传,或反映民俗,或具有教育意义...唱的内容贴近孩子的生活,尤其贴近孩子快乐的天性。使用的语言简单粗俗,结合游戏,令人回味无穷,流传甚广。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和信息时代的发展,更多的普通话童谣被引入人们的生活,方言童谣逐渐被大家遗忘。《童谣童心童画》是在“童谣行动”中打造的一门艺术乡土课程。本课程让学生通过对童谣的收集、吟诵和品鉴,了解民俗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并将童谣的文学形象转化为绘画的语言表达。是诗画融合,既培养了孩子对文学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孩子的造型和表达能力。儿童童谣和儿童绘画集文学之美、声音之美、色彩之美于一体,图文并茂,培养和发展儿童的综合艺术素质。通过艺术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文化传承与交流,培养学生学习民俗文化的兴趣和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目前知道温州童谣的年龄大致如下:
5-10岁,16.1%知道和听过温州童谣,83.9%不知道。
10~20岁,44.8%知道和听过温州童谣,55.2%不知道。
20-40岁,68.3%知道和听过温州童谣,31.7%不知道。
知道和听过温州童谣的超过40人,占83.4%,不知道的占16.6%。温州市文联第一届执委、浙江省音协会员卢建光,温州童谣《叮叮当》词曲作者。他认为,一门好的民间艺术被遗忘了,是非常遗憾的,但幸运的是,一些老人仍然教唱着让他们的孩子继承”。温州童谣不会消失,但这些夕阳老人的乡愁并不能真正拯救“温州童谣”。拯救温州童谣艺术的是当代人和年轻人。
为抵制“灰色童谣”“其他童谣”的出现和蔓延,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鹿城区文明办、区文联、区教育局组织全区各小学参加以“我是文明市民”为主题的文明童谣征集活动。在征集过程中,有的开展校内评比,有的动员全体师生,甚至学生家长参与,还广泛征求文学界和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意见。经过对收集到的1200多首童谣的认真筛选、编辑、加工、润色,选出300首优秀作品,印成《文明童谣300首》一书。
这些童谣大多是小学生写的,思想性强,融艺术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写了小学生自己亲身经历的生动事例,亲眼所见,亲耳所听,反映了鹿城区人民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的精神风貌,同时也揭露和鞭挞了社会上的一些不文明言行。全书分为爱国篇、乡愁篇、礼仪篇、交通篇、环保篇、健康篇、学习篇等13个部分,以六字句式和七字句式为主要格式。语言平实易懂,句式短小整洁,生动朗朗上口。2010第一批20000本“300首文明童谣”已发往全区68所小学。很多孩子创作了关于节约用水、讲礼貌、谈吐举止、安全过马路、进校门的童谣,非常实用,容易记忆。学院路小学的冯彦创写了一首歌《手》:“我有一双手,上课能弹得很好。回答问题时举手,饭前洗手。和朋友握手,做家里的好帮手。”“滴答,滴答,谁在哭,为什么?原来水龙头是流着泪的。去帮它擦干眼泪,不浪费一滴水,珍惜水源完全靠你我他”——这是建设小学学生李承昊创作的节水童谣《滴滴滴滴》。他们不仅自己通常会这样做,还会经常提醒周围的人。孩子们在创作自己的童谣的同时,也用这些童谣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倡导文明行为。
瓦石小学的学生吴欣怡写了一首“客串歌”:“孩子们,仔细听着,记住你们是客人。进去之前先敲门,跟主人打个招呼。主人要求双手接茶,然后说谢谢。不要乱动家里的家具,乱翻东西是不礼貌的。大人说话不打扰,安安静静坐着看。我想和朋友一起玩,另一个地方不吵……”学校还动员学生自己创作,把枯燥的学生守则变成朗朗上口的童谣。同时,这些学生创作的童谣被组装成学校风铃,成为德育的校本教材。
“我们把《巨变》等文明童谣编成快板,组织学生在校园里表演唱歌,举办文明童谣朗诵比赛等活动。”南浦集团学校德育老师郑杰说。该校一位班主任说,童谣朗朗上口,学生通过说、唱、编、演、画等多种方式开展一系列学习童谣的活动,不仅使学生活跃思维,陶冶情操,丰富知识,训练语言,提高文化素养,更重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文明童谣三百首》针对性强,童谣的内容和形式充分宣传了儿童的游戏心理,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具有实用性。“一位小学生家长说,我们希望全社会营造一种氛围,让孩子们在欢乐中听、说、演、创这种寓德育于一体的文明童谣,让我们的孩子唱文明童谣,健康成长。
一首好的童谣可以启迪人的思维和行为,甚至影响人的一生。据了解,鹿城区将评选优秀童谣,邀请音乐人作曲、制作童谣,组织孩子们创作以童谣、童谣为内容的多种形式的表演,如朗诵、说唱、快板等形式,举办读书会、征文比赛、墙报比赛等。组织以朗诵文明童谣为主题的班级、团队活动,以多种形式宣传文明童谣。组织学校教师安排文明童谣娱乐游戏节目,如编童谣快板、编皮筋舞、跳绳练习等。通过一系列活动,在校园和学生中广泛宣传文明礼仪知识,寓教于乐,让文明童谣在孩子们中间广为传唱,深入人心,成为启迪孩子成长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