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兰芝实验学校教学成果
“在袁,有,有李煜,有兰,我思念儿子,却不敢言语,远远望去,看流水。”两千多年前,屈子涉足江,留下了传唱千年的绝唱。湖南常德兰芝实验学校,坐落在刘烨湖畔,太阳山下,因此而得名。这是一所1998创办的集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的寄宿制国有民办学校,直属常德市教育局管理。也许是受了诗词光环的熏陶,也许是受了千年委屈的儿子的加持,短短九年,学校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兴的历史性跨越,锻造了洞庭湖边一颗璀璨的“明珠”,诠释了一个教育奇迹的神话。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幸福的家庭彼此相似;每个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如果引用这句话办学,也很形象,可以变成这句话:失败的学校基本都一样,成功的学校各有各的成功。毋庸讳言,兰芝的学校是成功的,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提炼出先进的办学理念催生了成功,而这些先进的理念就像闪耀的浪花,跳跃在教育浪潮的头上。
浪潮之一:服务教育,教育理念的新飞跃。兰芝学校是一所收费很高的封闭学校,但是家长们仍然愿意送他们的孩子去上学。原因是优质的服务让家长放心。一位商科学生的家长在家校联系簿上写道:“因为工作忙,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进入兰芝后,学校对我们的孩子照顾得更加细致周到,这让我们深感惭愧。我们的孩子有人爱,有人照顾,我们就放心了。”的确,在兰芝,学生是教育服务的主体,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围绕着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校长、老师、员工只是分工不同的服务员。在学习上,老师经常免费给学生提供学习用品,免费给学生补课。在生活上,学校专门聘请了50名生活老师,悉心照顾学生的日常生活:天气变化时,他们会提醒学生增减衣服,黑板上通知还不够,还会在广播里喊几声。吃饭的时候,他们会督促学生不要挑食,好好吃饭,好好吃饭;睡觉时有专人通宵查床。如果哪位同学睡姿不好,被子掀了,会及时纠正整理。学生过生日,班主任会组织全班同学为他庆祝;当学生生病时,生活老师、校医和汽车司机会迅速把他送到医院,没有任何耽搁。如果有学生吃了中药,生活老师会把药煎好发给学生。学生生活困难,所以团委、少先队、学生会组织捐款活动,学校每学期还拿出专项资金奖励那些学习成绩优异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让他们感觉生活在一个温暖友好的大家庭里。每个学期开始,当一群幼稚的小学生离开父母,来到一个陌生的学校,他们总是不习惯。下晚自习后睡觉前,总有孩子想妈妈,哭着要回家。除了被生活老师哄着,班主任也来到了孩子们中间。小学低年级的班主任,每学期开学总要在宿舍睡十天半月,哼着“摇篮曲”哄孩子们入睡。午休和活动课,老师轮流值班,为的是保证学生自由活动期间的安全。建校以来,从未发生过学生人身安全事故。服务就是教育,做好服务就是做好教育,这是兰芝学校最大的特色。正是这种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精神和行动,兰芝在短时间内赢得了家长的信任和社会的尊重。
第二波:培养教育,回归教书育人的本位。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德国培根说:教育是从小就开始的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因此,兰芝学校把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放在首位,使之成为教育的一项基础工程。他们的具体做法是在活动中进行形成性训练。例如,为了让学生熟悉和使用礼貌用语,他们将举办礼貌用语知识竞赛,并教他们唱关于礼貌用语的歌曲。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自理习惯,他们发起了一场评选“家政专家”的家政大赛。尤其是“做一个有教养的人”系列达标活动最具特色。学校按年级拟定了不同层次养成教育的达标内容,并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和性格特点提出了不同的达标要求。然后根据学生的行为习惯,由班主任、学科老师、生活老师、同学、家长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每月总结一次。达标者由学校颁发达标证书,特别优秀者授予好习惯之星荣誉称号。正是这样,培养和训练每天都在进行,兰芝的培养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当你进入兰芝时,在偌大的校园里,你看不到一片纸屑或一片果皮。整个校园干净整洁,教室和寝室明亮干净。常德市滨湖公园、临江公园、何复森林公园的管理者,每年都会接待无数群中小学生。给他们印象最深的学生是兰芝学生,因为几百人开展活动后,地面干净得不可想象。诚然,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三波:快乐教育,对教育过程的有益探索。为了娱乐和招待学生,让他们快乐地学习和生活,兰芝的老师们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大脑。在课堂上,他们打破沉闷的氛围,讲究“趣”字,贯彻“活”字。一个枯燥的数学概念“米”,老师还会带一把尺子把学生一个个带到操场上,让学生在快乐的练习中理解它的概念。老师也善于用幽默的课堂语言吸引学生。一位小学数学老师在一次单元考试前对学生说:今天的考试是一场小战役,孩子们的笔就是你们的枪。试卷上的题目是你要消灭的敌人。有的敌人狡猾,放烟雾弹。孩子一定要睁大眼睛,冷静战斗,一举消灭这些敌人。你想成为这场战斗中的英雄吗?想!孩子们的回答响亮而响亮。为了培养学生的特长,为成功铺路,我们花了很多钱购买了大量的专用教学设备,包括钢琴室、电子钢琴室、古筝室、二胡室、铜管音乐室、乒乓球室、书法室、绘画室、舞蹈室等。,并开设音乐、体育、美术、计算机等30多门特色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自主选择。这些专业课教学目标明确,内容具体。每天下午,上完七八节课,学生们就会去各自的训练场所,把自己的才能发挥到极致。在运动场上,学生们精力充沛;绘画室里,学生画未来;校园里充满了歌声,悠扬的钢琴声,无限的生机。为了让家长了解孩子的特长培养,学校还举办了特长教育开放周。每学期都邀请家长和学生一起听课,观看学生表演,和学生一起开展活动。在校园里,老师、学生和家长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家长不再仅仅依靠一张成绩单和一次家长会来了解孩子的学校生活,学校和家庭找到了一个绝佳的教育结合点。除了设立艺术节和体育节,兰芝还将4月定为科技节,培养孩子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各种兴趣小组激发了孩子潜在的热情和能力。生物组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太阳山采集制作动物标本,在科技馆里格外引人注目。学生的作品发表在学校“春柳”文学社主办的校刊《兰芝花园》上,有思想性、文学性、文学性。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是兰芝教育的独特之处。
第四波:成功教育是教育内涵的体现和延伸。兰芝学生处有一个独特的“进步快的学生典型材料”,它包括两个栏目:学生的基本信息和家长的评论。一个叫高雄的学生基本信息是这样写的:入学前自由主义严重,经常打架闹事,多次吸烟,考试作弊。现在不打架,不抽烟,进步显著,遵守纪律,成绩提高很快。这次我在班里排名第9。家长的评价是:我的孩子改正了很多缺点,学习有进步,加强了纪律性,感谢学校和老师。在很多人眼里,这无非就是一个“差生”档案,但“差生”这个名字在兰芝是不允许的,不仅形式上,任何时候都是不允许的。当面对一个调皮的学生时,一个渴望自己的学生成才的老师说:“你怎么这么笨?”校长不仅对老师进行了严肃处理,还专门召开会议,让老师们从思想根源上转变观念,用加倍的爱去爱所有的学生。2006年下学期,兰芝初级中学招收了一名特殊的学生,名叫杨静。杨静很年轻,只有13岁,但她性格古怪,学习和生活能力很差。她上课坐不住,下课也不能闲着。她甚至经常去老师办公室找东西吃。学习成绩很差,每次考试总是“大红灯笼高高挂”。对于这种学生,只要学校“劝导”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但兰芝没有这样做,而是为杨静制定了教育改造计划,用爱包容她的缺点,用情感影响她的心灵。经过一段时间,杨静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从一个问题严重的学生变成了一个成绩和学习基本合格的学生。这就是兰芝的教育。他们固执地认为,没有天生的失败者,也没有天生的“差生”。因为这个信念,在面对可能的100次教育失败后,他们自信地投入到101次教学中。他们坚信教育和学生的成功就在下一个拐角。“给我一个孩子,还你一个人才”是兰芝实验学校对常德人民的庄严承诺。2000年前,诗人屈原创造了一个古老的诗歌神话。20世纪,在袁、李的滚滚波涛中,在岸边芝庭兰的馥郁芬芳中,实验学校正在演绎着一个当代诗意的教育神话。我们期待着兰芝的光环,永远绽放在它的身边,永远散发着人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