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隶社会的家庭教育有什么特点?
第1节原始社会儿童的社会公共教育
一、原始人的教育内容
原始人:巫山人、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
教育内容:制作石器“授人以鱼”,农业生产用火
特点:公共教育和公共宗教
二、氏族公社时期的教育内容
(一)生产劳动教育
(二)生活习俗教育
(3)原始宗教教育
(四)原始艺术教育
(5)体能和军事训练
第三,儿童公共教育机构
最早的儿童学校(虞舜时期)——杨。
四、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主要特点
(1)公众支持和公众教育
“世界是公共的...人不但是亲人,更是儿女。”
(二)内容简单多样
(3)没有专门的场所和老师。
(D)言行。
第二节奴隶社会儿童的学前教育
第一,家庭教育是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
(一)家庭教育取代社会对儿童的公共教育是历史的必然。
随着夏朝以后家庭的出现,抚养孩子的责任落到了父母身上。
(二)古代不可能出现学前社会教育机构。
古代没有学前班和学龄期教育之分。学龄前儿童在家接受教育,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家庭教育。
二、学前教育计划:西周已形成分龄计划。
《礼记》中的记载: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学前教育记载。
三、古代宫廷的儿童教育
意义:政治和教育意义。
1.宫廷对子女的教育核心是对未来帝王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君主是否合格,将影响国家的命运。它是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但具有国家意义。
2.宫廷子弟教育是为了维护皇帝的统治,太子教育的好坏永远利国利民。
(2)教育系统:
1.护符制度的"三公":太史台保太傅。
“三少”:少师保护少,工作少。
2.三母制:老师的慈母和奶妈称为“三母”
第四,古代胎教思想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实施胎教的国家。那是三千多年前西周时期周文王的母亲太仁。
(一)胎教的作用和目的
作用:“慎独原”,为后代的成长有一个好的起点。
目标:有才,健康长寿,容貌姣好,男女皆宜。
(二)胎教的内容和方法
1.内容:
精神:注重精神因素(心态平和)的影响和培养
饮食:注意饮食的影响和调节(营养、节制、不进食)。
环境:选择一个好的外部环境(安静优美)。
日常生活和生活习惯(卫生、生活规则)
2.方法:
监督法(太师)
小劳动方法(轻体力)
瘦身方法(饮食控制)
(三)评价: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分为两部分。
第三节封建社会儿童的学前教育
一、封建社会儿童的学前家庭教育
(一)封建社会学前家庭教育的目的
1.为执政人才的培养服务
2.以家治国的基础
擦亮门楣
(二)封建社会学前家庭教育的内容
1.思想道德教育:①孝道;②节俭;③诚实;④善良。
2.生活常规教育:①礼仪常规训练②养成卫生习惯。
3.文化知识教育:识字,学书,懂四书,学诗。
“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4.注意孩子的保健:不要穿暖和的衣服,不要吃太多,让他们哭,注意安全,避免受到惊吓。
二,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1)原则
1.宜早教孩子。
2.教子以正,教子以正。
3.相信而不说谎。
4.微妙的孟母的三个运动(坟墓-市场-龚雪)
5.一步一步(一步一步)
6.教与爱
(2)方法
1.比赛
讲述故事
步骤3:体罚
总结:封建社会学前教育的一般特点:
1.打破了过去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使学前教育成为普通人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象)
2.学前教育内容丰富,涵盖德、智、体各个方面,有很多专门为幼儿编写的思想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的教材。
3.学前教育的实施带有强烈的功利色彩,在实施过程中普遍强调教育而忽视教育;
4.儒家规范指导着学前教育的实施。
总结与思考
1.中国原始儿童社会公共教育的实施、内容和特点。
2.中国奴隶社会学前家庭教育、宫廷教育和胎教的内容和特点。
3.中国封建社会学前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