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镇经济社会发展

2008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工业增加值达到4亿元;财政收入4400万元,同比增长40%;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900元,同比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2.42亿元,同比增长31%;招商引资9482万元,同比增长50%。

一、总投资2000多万元的盐浦“山月民俗园”一期于2008年4月28日正式开园,已接待游客4万人次。烟浦村菊花种植面积达到1.3万亩。虽然价格比去年低,但面积增加了500亩。菊花保鲜室和烘烤室已经建成。

二是全镇全面完成“村村通”工程建设,完成延伸至集团的7.8公里道路。

三是石人村改造低产茶园和苗木基地600亩,第一个村完成油茶基地建设500亩。

四是在试点村的基础上,在全镇全面推广“一事一议”工作。川湖村路灯亮了,柴坑村农民饮用水干净了,部分村道省心了,硬化了,有利于“一事一议”工作的开展。在海阳镇15行政村“一事一议”项目中,道路硬化工程总长4087米,拓宽路基5000米,疏通村内污水排水200余米,路灯照明工程总长5000米,安装路灯150盏。村民自筹22.62万元,投入2万多名工人。颁发了财务奖。

五是川湖村、石人村无公害菜农合作社的成立,将进一步加强我县无公害茶叶、蔬菜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高茶农、菜农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茶叶、蔬菜生产向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方向发展,加快全县茶叶、蔬菜产业化进程。

第六,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富民增收。全镇大棚蔬菜、菊花收入达1000多万元。

七是大力发展水产业,鼓励和支持规模养殖户发展,新增100多户。完成春秋季畜禽防疫任务,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

八是城镇新增转移劳动力340人,外出务工和外出务工人数达到4074人,占农村人口的20%。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九、参与林权制度改革的农户达到5825户,划定面积124.57万亩,已进入发证阶段,保护了森林资源。

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始终致力于“保障民生、维护民生、落实民权”,维护人民的基本权益。一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规范实施,做到“应保尽保”,735户1.272人,* * 1.456654,38+0.600元,农村509户687人,* * 4761.400元。二是切实加强民政优抚工作,全面完成29户因雪灾倒塌房屋重建,按时发放农村五保户生活补助。三是认真开展就业再就业工作,在乡镇和社区建立就业再就业台账,引导下岗职工再就业人数达到343人。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返乡农民工在各个村进行登记,并组织专场招聘会,实施小额贷款,开展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

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同时推进教育、文化、卫生、科技进步。一是计划生育工作,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杜绝计划外生育,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确保全县一流城镇不退步。二是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每个村、社区设一名综治助理员,每月召开一次例会,了解动态,掌握实情,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 * *调解纠纷140余起,调解率100%,结案率96.7%。三是加强医疗卫生工作,新农合参保户数达到93%,达到23034户;城镇居民医保2243个,报销金额达到248350元,进一步规范门诊管理和医疗补偿。第四,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化解教育债务。2008年,我们镇在乡镇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女子第一名,男子第二名。积极参加全县大型文化活动,集中开展法律法规、文化技术培训12次,丰富了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