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丽的教学成就
2.胡景芝主编:《西方文论教程》(第二版)(下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王丽丽写了第十七章《埃泽尔的审美反应论》,约1.6万字。1,利玛窦记忆中的宫殿,王莉莉译,孙学校,台湾省:辅仁大学出版社,1991九月,约30万字。
2.后殖民理论与文化批判,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其中王丽丽翻译了“三个女性文本与帝国主义批判”一章,约两万字。
3.禅定文化,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4月1998,其中王丽丽翻译了“文化的知识形式”一章,约两万字。
4.沈阳金殿:沈阳出版社,1.989 1.00,其中王丽丽译第十一章,约1.5万字。1,胡风编辑策略中的“异端”因素,《学术月刊》2004年第11期。
2.《反思大事件,还原小细节》,载《读书》2004年第6期。
3.《胡风理论问题探析(上)》,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年第1期。
《胡风理论问题探析(下)》,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年第2期。
4.文学与意识形态交错纠缠的开始——关于国家形态与胡风事件的争论,《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
5.胡风与文学意识形态转向的碰撞——以20世纪40年代的三次论争为中心(上),《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胡风与文学意识形态转折的碰撞——以20世纪40年代的三次论争为中心(中),《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胡风与文学意识形态转向的碰撞——以20世纪40年代的三次论争为中心(下),《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
6.《胡风文学思想的总体思维特征》,载《文学评论》2003年第6期。
7.审美的狡黠——姚斯对阿多诺的超越,广东教育学院学报,第1期,20065438。
8.摄影文学对技术的适应与反抗,发表于《文学报×摄影文学导报》2006年4月20日5438+0。
9.《中国现代文学与读者》,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
10,《爱的真谛质疑》,《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11,“经典是怎么构思出来的?”、中国读书报6月2日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