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举重和健身
一、赛前训练负荷训练
一般来说,赛前训练一个月是合适的。一般情况下,赛前一个月的训练负荷节奏是1和2周,达到运动员负荷的90%以上。第三周,疲劳的初期症状出现时,强度由轻负荷调整,从90%调整到70%、60%。
二、举重训练方法
应减少总负荷,适度提高强度,减少辅助练习,增加专项技术标准动作比重,减少训练课时,减少每组次数。比赛前第二周,强度可达90%-95%,但减少组数和组频(每组不超过2组),要求动作协调、准确、速度。辅助练习的安排有助于提升抓举和挺举技术,并适度保持下肢、背部、上肢和肩带的力量,但组数和重量都不大,要求轻松灵活,留有余地。二、逐渐降低负荷和负荷强度,训练项目也以抓举、挺举和少量辅助练习为主。这期间基本取消了一般的体能训练项目,减少了力量训练。此时的重弓、力量推、深蹲、窄拉都已经停止,训练基本以速度和力量为主,为体内的恢复过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举重训练中减少负荷的方法
首先减少训练中的托举次数,其次减少每周的训练次数,强度可以达到80?%以上,既减少了身体的总负荷,又保持了旺盛的精力。同时有助于培养极限和次极限重量一次性爆发的能力。运动员赛前体力和成绩最好的时候比较早,很兴奋,要及时控制强度。千万不要放纵运动员举起极限和次极限的重量,训练时也不要过于兴奋,以免过早消耗能量,中枢神经过早兴奋,比赛时却达不到竞技状态的巅峰。
四、举重的休息训练方法
在赛前最后一周的训练中,辅助练习的比重和强度有所下降,配套练习的内容有所增加。各训练课负荷逐步降低到80,-60以下,专项比赛技术强度保持在85%-90%。如果比赛安排在本周六,第一天(周一)将进行抓举和挺举极限重量的测试,然后将重量降低到80%-70%并做几组巩固标准技术动作。辅助练习会一直练到中等重量,组数少,次数少。第二天(周二)休息或安排球类运动,调整神经肌肉系统,达到主动休息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