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医美容”风吹得这么猛到底有什么魔力?
因此,利用无针技术可以实现无痛除皱、玻尿酸填充、隆下巴、苹果机、下巴垫、撅撅嘴的轻医美容开始在市场上流行起来,受到了年轻女性的青睐。
相对于风险大、费用高的传统医疗美容,轻医美容倡导“不手术、不打针”的理念,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风险低、无痛苦的优势。这些优势让很多胆小的“爱美人士”更有安全感,争先恐后加入轻医美大军。
据《新氧2018医美行业白皮书》预测,2018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可能达到2245亿元,同比增速27.57%,这意味着未来将有数亿人消费医美。在中国,非手术项目(即轻医美容)占医美行业总收入的60%,增速高达40%,远高于手术治疗项目。
一位业内专家表示,越来越强调服务的CS频道,是推出“轻医美容”的最佳时机。
一方面,线下没有领先的医美模式,没有顶级专业资质的体验式服务输出;另一方面,CS渠道客户对差异化功效服务需求较大,但大部分门店体验区利润不高。轻医美容项目“高客单、多频次、体验时间适中、高利润、高技术”的特点,正好可以帮助门店解决客流下滑的问题,加强门店与客户之间的粘性。
“品牌在推轻医美容,同行在说轻医美容”,这是轻医美容在业内的流行。很多老板选择试水,其中江西一家化妆品连锁店就推出了医美项目。过了一段时间,连锁负责人说:“做了轻医美容项目,感觉店里轻松多了。以前卖货累死人,但光医疗美容客户单价高,利润高,很容易支撑门店的利润需求。”
轻医美容项目的坑不得不防。
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引入轻医美容,轻医美容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完美。其实背后隐藏着很多危机。
目前化妆品店提供的轻医疗美容项目非常广泛,其中一项就是生活级美容,包括各种非手术医疗手段,如激光超声刀、射频、注射填充、生物技术等。
有“资质”和安全的问题。根据卫生部发布的《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超声刀、无针水针注射、点消射频等项目,所提供的场所需要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从业人员需要取得医师资格证、医师执业证书等相关资格证书。
目前大部分加盟店都没有相关资质,大部分员工都是店里的BA。对于一些专业的治疗,他们根本无法保证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今年5月起,国家对轻医美容项目展开新一轮整治风暴,以往涉嫌无证开展的服务项目全部被叫停。对于顶风冒险的店铺,一旦被抓到,将会被罚款,品牌形象被破坏,店内生意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