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的版面应该如何排版
第一,当前报纸版面设计存在几大误区
第一,缺乏消息。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中国的报纸已经从看文章的时代进入了读图时代。照片凭借鲜明的色彩和极度紧张的表现手法,在“五步三秘”中吸引读者的“眼球”。然而,一些报纸为了版面设计而牺牲新闻信息的含金量。首先,图片太多,占据了新闻报道的篇幅,但有些图片并没有太大的新闻价值。
第二,缺乏引导。标题字体的大小、字体颜色的深浅、照片与内容的搭配等“版面语言”也在一定程度上传达了编辑的思想。然而,一些报纸不惜以杂色、奇奇怪怪的图片、夸张的标题等手段刺激读者感官,变得低俗媚俗,与报纸的宣传、教育、引导功能相脱离。大量使用红、黄、绿、蓝等颜色来达到“醒目”的效果,有人把几种颜色放在一个标题上,让读者百思不得其解,分不清这份报纸在表达什么感情;有些照片本来是悲伤的场景,但有些报纸用了橙色和绿色这种强烈的颜色,无法表现出媒体应有的立场。
第三,缺乏艺术性。一个成功的版面,不仅能准确、动态地表达内容,还能让读者在阅读新闻的同时享受到美的享受。版面中符号、画面、色彩、线条、底纹等元素的存在不是孤立的,也不是简单的叠加、排列和布局,而是达到11 & gt;2的效果。用局部的巧妙组合创造“整体美”,在灵活变化中寻求“统一美”,通过有序排列达到“和谐美”。真正艺术化的布局,应该是能把这三种美融合在一起的。然而,目前一些报纸在追求感官刺激、标新立异的同时,也走入了缺乏艺术性的误区。为了强调“视觉轰炸”,一个页面上几乎所有的标题都是特大号粗体字,而且标题太大,字无涯,线条极粗。好像整页都是“都重要”。产生了浑浊混乱的视觉效果。有些报纸在使用花边和花角时使用粗细线条、曲线和直线、随意错位和断裂,在使用网状作为标题时忽略了颜色之间的对比效果。有些色调与题色相近,难以分辨,造成视觉疲劳,不能让读者感受到一点美的享受。
第四,缺乏风格和个性。一份报纸只要有自己的个性,就能吸引读者,成为报纸中的“佼佼者”。然而,报纸内在个性的表达只能通过版面的外在形式来体现。然而,在强大的版面创新浪潮中,一些报纸迷失了方向,走向了缺乏风格和个性的误区。目前我国报业在版面设计上“跟风”,尤其是一些大众化报纸,受经济利益驱动,在版面风格上盲目模仿“大众化版面”,缺乏准确定位。《北京青年报》的浓眉一度成为万千报纸的一面,《新民晚报》的“小家碧玉”成为报纸追求的风格。《南方日报》瘦身的成功带动了报纸减肥热潮,精品导购的流行也带动了报纸将巨星全彩照片作为头版的潮流。部分报纸版面风格不协调,缺乏统一定位。
以上提到的版式设计的四个误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版面代表了一份报纸的形象,重要性不言而喻。版式设计应与时俱进,倡导改革创新。只有坚持正确的方向,理性思考,才能使新时期的报纸版面设计走出误区,走向成熟,使版面真正成为向读者传递信息、与读者交流、为读者提供享受的平台。
有人说:“报纸的竞争也是版面优势的竞争。”笔者认为,要设计和美化版面,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阐述标题。标题是新闻的包装,做标题是每个编辑的必修课。枯燥乏味的标题会让读者反感和厌烦。羊城晚报之所以吸引读者,一个标题的精心制作,编辑功不可没。很多读者把读羊城晚报的标题当成一种享受和享受。
眼睛巧妙地选择图片。照片为版面新闻营造氛围,诱导我们去读一篇可能被忽略的报道,或者刺激我们的视觉,吸引我们去买一份报纸。在报纸上,照片已经成为打破单调版面的手段,成为帮助读者从一篇报道转向另一篇报道的敲门砖。
写作突出“两新”。突出新闻是抓住读者的第一要素,突出新鲜内容才能让读者驻足。此外,精心设计的频道、良好的报道方式、精准的新闻突破,都是好的版面不可或缺的部分。
适用于“化妆盒”。如字体、线条、灰屏、刊头、题字、空白,它们是无声的语言,版面编辑不仅美化版面,还用它们与读者交流。它们就像化妆师的胭脂、眼影、假睫毛、眼线、口红、无色口红,一切都会“锦上添花”,让版面更加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