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三宝的铁球

铁球,又称健身球,是保定人喜爱的体育器材。保定的中老年人特别喜欢玩铁球。一般他们一手玩两个铁球,放松肌肉,强身健体。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一手上下滚动八个铁球,表演各种花样。

保定铁球,一般直径4 ~ 5cm,光亮有光泽,内有球,有音板。其中两个是一对,声音忽高忽低,故称“一男一女”。将两个球放在手中,用五指移动,使其向前或向后转动,发出高音,柔和悦耳。保定铁球历史悠久。起初只是作为一种享受或防护用具在民间流传。在明朝,有一种专门制作铁球的炉子。铁球的流行引起了朝廷的重视,开始向民间征集贡品。技艺独特的铁匠艺人被召入宫中,制作铁球供皇室和达官贵人享用。

保定铁球本来就是实心球。清代一位宫廷铁匠为了消除玩铁球时的孤独感,将音乐引入制作铁球,将实心球改为空心铁球,并带有声音。工匠晚年退休,定居在保定南郊西马池村。他仍然以制造铁球为生。一开始是自产自销,后来委托鼓楼南干石桥店销售。为了维护产品的声誉和专利,这位工匠严格遵守秘方,自己制作,不收徒弟,只传给孩子,防止这种技术传给其他姓氏的人。他最后一个后代只生了一个女儿,聪明伶俐。出于好奇,他向父亲学习制球技术。父亲严格遵守祖传的规矩,拒绝传授。女儿不气馁,经常深夜在窗外舔纸偷技。老工匠去世后,姑娘结了婚,另起炉灶做铁球。到清朝末年,保定甘肃石桥有几户人家制作了铁球,不仅作为健身器材,还作为鲜礼孝敬父母或馈赠亲友。

保定铁球远近闻名。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军攻陷保定,铁球艺人迫于环境停产。1955年,保定的机铁生产合作社首先恢复了铁球生产。65438年至0966年“文革”开始,铁球被视为“四旧”,生产再次中断。1975 10前国民党河北省主席尚真从日本来到保定探亲,希望得到一对铁球。因为当时没有生产单位,负责接待的人在一个通过各种渠道生产过铁球的老工人家里找到了一对铁球。修复打磨后,赠送给尚贞,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1979年,定州开始开发生产。1981年,保定农具厂(后改为铁球厂)也恢复生产铁球。两个厂的铁球都是不锈钢的,取名王铁江。称之为健身球。1984年,保定市成立健身球协会,研究健身球传统技艺,先后整理出“双球旋转”、“多球旋转”、“抛向空中”、“多人对接”、“上下滚动”等多种运动技巧。1985年,保定召开第一次铁球表演鉴定会,随后成立铁球技术表演队。多次应邀到北京及全国各地进行演出和技术指导,向全国的老年人和外地人介绍了历史悠久的保定铁球,为保定健身球的普及开辟了一条新路。

保定健身球享誉海外,远销美国、日本、新加坡、波兰、澳大利亚、菲律宾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美国贸易协会主席康德前市长皮雷斯先生被推荐每天用健身球锻炼半小时,并用录音录像宣传健身球的好处。1982年,他亲自到保定订购了6000双健身球。同年4月,美国报纸刊登了关于健身球的照片和文章。6月份,香港《大公报》发表了一篇关于健身球的新闻报道,题为《大如鸡蛋,金属制成,保定健身球造福美国患者》。香港商人吕在香港做起了健身球生意,并销往全世界。1984年4月27日,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向美国总统里根赠送了两对健身球。里根总统高兴地说,他必须抽出时间来练习这项新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