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美女的审美标准是什么?

对于许多现代女性来说,健身是一种享受,古代女性也崇尚好身材。从先秦时期的“身长”之美、“细腰”之美,到汉魏时期的“轻体”之美、唐代的“丰腴”之美,不同历史时期的审美标准是不同的。那时候女性地位低下,经常要为了迎合男人的眼光而塑造自己的身材,做一些对身体有害的事情。比如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君主喜欢细腰的女人,很多宫女因为节食减腰而饿死。所以有“楚王细腰,多宫饿死”之说。

那么我们来看看古代人是如何判断一个女人是否漂亮的。他们的审美标准如下:

先秦时期,北方女性以“身长”为美。

就北方中原而言,先秦时期,推崇“说”或“齐”。在民间的说法中,是“高”,“长”才是美。先秦时期高挑美女的代表人物是卫庄公的妻子庄姜。庄姜是齐国的公主。她结婚的时候,婚礼场面很大,也挺漂亮的。诗经?国风?冯伟的诗《硕人》讲的是庄姜的婚礼现场,诗中两次提到庄姜的身影:“硕人器”和“硕人傲”。硕人是个高个子,而“气”和“傲”则进一步强调了庄姜苗条身材的美。而且庄姜不仅身材苗条,手、脖子、皮肤、嘴巴、牙齿、眼睛都很美:“手很软”、“皮肤像果冻”、“领子像火蜥蜴”、“牙齿像犀牛”、“螓首像蛾眉”和”。

诗经?国风?唐体《焦聊》诗中也提到了一个高个女子:“对方子巨”,“对方子巨忠”。从“无依无靠”和“忠贞不渝”这两个词来看,这个采椒人不仅身材高大,而且非常健康丰满。

花椒聊天中彼得的儿子是谁?文坛向来争议不断。有人认为这首“我很高兴女人适合生孩子”的诗,是对身材硕大丰满、身体健康、多子多孙的女人的赞美;有人认为“对方的儿子不是女人,是男人。”其实在春秋时期,无论是女性还是男性,只有高大健康的人才有资格参与美女帅哥的评选。从郑和魏国,在今天的河南省,到齐和唐在今天的山东省,这样的美学是流行的。

诗经?国风?《泰丰》中的《简·》诗,描写了一个女子在观看盛大的“万舞”表演时,对领舞者的感情:“她是高手,不满足”,意指领舞者高大威猛。

其实高挑之美可以追溯到商朝。比如商朝最后一个君主纣王,因为身材高大,在当时被公认为美男子,也就是所谓的荀子?所谓《无相篇》说:“古人大而美,世出类拔萃。”

如何让自己的身材变大变瘦?古人提倡的是多运动,多劳动。例如,花椒聊天中的“另一个儿子”是要参加花椒采摘。此外,舞蹈也是古人青睐的健美运动。《简·Xi》中的舞者之所以身材好,和他的舞蹈锻炼是分不开的。“简·Xi,你可以一直跳舞。”

先秦时期,南方女性以“细腰”为美。

先秦时期,在以楚人为代表的南方人眼中,高大的人似乎不再受宠,而“细腰”才是美。“细腰”又叫“纤腰”、“小蛮腰”、“柳腰”。根据“一切都做错了?在讨论国王个人好恶对治国行为的影响时,韩非子引用了这样一个例子:“楚灵王腰细,但全国饥民甚多。“意思是楚王很欣赏腰身细的人,结果身边的人为了讨好他,大部分都节食减肥。

楚灵王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国王。生前骄奢淫逸,审美意识与众不同。墨子?在《爱弥儿》中,对他的“瘦腰”习惯所造成的后果有更具体的记载:“从前楚王是个腰细的君子,所以陵王的大臣们都以一顿饭为节,威胁要吃,然后扶墙。与前一年相比,朝鲜的颜色变暗了。”从前,楚灵王喜欢腰细的人,于是灵王的仆人们吃了一顿饭节食,吸了一口气然后系上腰带,扶着墙,才站得起来。等到一年后,朝廷官员饿得脸都黄黑了。

从墨子来看,楚王的细腰是针对男人的,但受影响最大的还是楚国的女人。她们纷纷在腰上下功夫,所以北宋诗人颜在《鹧鸪天》诗中说:“楚女有腰,有腮。”楚王一出,“细腰”就是楚国之美,所以细腰除了楚灵王,也被称为“楚腰”,据说以前的楚庄王也是“细腰”。这种审美对后世影响很大。

如何塑造纤细的腰身?从《墨子》中的记载来看,古人有两种办法:一种是节食减肥,所以楚国“饥不择食”;第二种是带控,“先威胁再带”,就是这种情况。现在流行的饮食也是这种饮食瘦身法。

汉魏时期,女性以“轻”为美。

秦汉以后,女性身材好的标准又发生了变化。虽然“长身”“细腰”依然被欣赏,但贵族阶层更喜欢温柔细腻——以“轻身”为美。

据史书记载,汉朝后宫的嫔妃都是浅肤色。比如汉高祖刘邦最宠爱的妃子戚夫人,身材娇媚,有节奏感的美。齐太太如果超重就不能这样了。身材最好的女人,应该是汉成帝的皇后赵,身轻如燕。成语“燕国又瘦又胖”就是指赵闫飞。你的身体有多轻?宋沁春《赵传》说:“赵腰细,善走。如果一个人拿着花枝瑟瑟发抖,别人是学不会的。”

这一时期出现的美女,大多是以“轻”为美的轻重量美女。比如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体态轻盈“弯腰”。王昭君本是汉武帝的贵妃,后来嫁给了匈奴人呼韩邪单于,这就是“昭君入塞上”故事的由来。

“以美为先”的风尚也影响了南北朝女性对雕刻的选择,先秦“师夷长技”的标准在这一时期被女性彻底抛弃。据《南史》记载,南朝梁朝名将的艺妓张静婉,腰围仅一尺六寸,能在人的手掌上跳舞。这个舞蹈叫“掌舞”,据说是赵的原创舞蹈作品。

汉朝为什么以“轻”为美?可能与东汉女史学家班昭的倡导有很大关系。她在《女诫》里吗?沈菁提出了“阴阳不同,男女不同”的观点阳以刚为德,阴以柔为用,男人看重力,女人看重弱为美。“女人以柔弱为美”这句话,导致了整个魏晋六朝时期对“恬淡从容,温婉大方”的崇拜。

在唐代,身材“丰满”为美。

唐朝以前的“细腰”“轻体”一改。女子身材“丰满”,柳腰却不受重视,唐朝美女都是有钱人。比如燕的《行图》,唐太宗身边的宫女没有一个是瘦的。时间越往后,唐代仕女在绘画上就越丰满。现代考古发现的盛唐壁画中的女性形象也印证了这一点,都是丰满的,没有一个是清瘦的。

这种好身材标准在唐代的出现,也与上层社会的喜好有关。从《全唐书》记载的文字来看,一是汉魏皇帝直接否定“细腰”,唐人写的《两步舞·干羽赋》说:“吾君是宫廷中的奇葩,掌中有细腰。”

在否定了细腰之美之后,一个全新的“健美”概念在唐朝诞生了――人要强身健体,身体要好。当时连朝廷选官都强调健美。新唐书?根据选举记录,“选人有四种方式:一种是体貌英俊,身材壮硕?”

需要注意的是,唐代的丰满美女并不代表胖美女。在现存的唐代人物画中,男性都有“啤酒肚”,女性没有“孕肚”,身材比例非常合理,有一种自然健康的美。杨玉环,唐玄宗最宠爱的公主,是唐朝德高望重的代表美人。杨贵妃的传记中这样评价她的美貌:“太真艳丽,能歌善舞,旋律流畅,聪慧过人。”

“太真实了”是杨玉环的名字。对于她的身材,明末清初的文人对文房的评价可谓淋漓尽致。他在《无题》诗中说:“其俗丰富多彩,虽肥不伤肉。”

苗条是唐朝以后的美人。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宋人开始崇尚古朴典雅之美。女性美从华丽开放变成了优雅内敛。女性美一般以观音菩萨的原貌为标准,人们对美女的要求逐渐趋向于柔弱娇嫩:削肩、平胸、弯腰、纤足。到了宋代,缠足之风传遍民间,“三寸金莲”成为对女性美的基本要求。宋代女性佩戴名为“花冠”的饰品非常流行,制作精美,为这个时代的女性增添了迷人的气质。宋代女性使用的化妆粉已制成粉块,每块直径约3厘米,有圆形、方形、四边形、六边形、葵花瓣形等。每个粉块表面还印有凹凸的梅、兰、莲图案。到了元代,中国的社会虽然不是汉人统治的,但外国人对汉人的审美和美丽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人们的审美趣味开始随波逐流。但是女性美的标准还是和前朝差不了多少。但是社会对女性的束缚越来越多,表现在女性的发饰、服饰等方面。明代女性的发型都很死板,衣服裹的很紧,一点个性都没有,可以说是把女性的美包裹的严严实实。直到明末才逐渐获得了一些特色。在清代,含蓄内敛之美仍然是女性美的基础。清代学者张超在《一个梦影》一书中也提到,所谓美人,以花为姿,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维生素为骨,以冰雪为皮,以秋水为姿,以诗为心。通过生动的比喻,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学者既需要内在的审美标准,也需要外在的审美标准。这种审美意识一直保持到民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