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中山公园简介是什么?建设时间及其特点是什么?
公园的正门面对先锋街,南面有三个拱形门,就像一个高高的牌楼。正门镌刻着“中山公园”四个大字;大门背面有一副对联:“景色宜人,茂香日暮天湖抱月宜;远山如画,最好听听雨笔架,看看云。”这副对联是嵌在鹤顶的“清远”二字,涵盖了清远的四景:茅巷的夕阳、天湖的月亮、松岗的雨、笔架上的云。
在花园中央,孙中山先生的雕像高高耸立,底座上镌刻着总理的遗嘱。两边种着两座塔,雕像后面是一个长满奇花异草的花坛。其中有假山、鱼塘、喷泉泼水,还有几条十尾金鱼戏水,十分有趣。西边是孙中山纪念馆。原为关悦庙,于1931年重建,成为当时宏伟的建筑。正门有一平额,刻有孙文手迹“天下公”;最上面是“大神端”的横匾。一楼是会场,二楼是国民党县党部。
在孙中山纪念馆的东侧有一个“民乐亭”。中间的六角亭名为“陶陶亭”,建于1926。正后方,有一幅杨圣元写的对联:“悠然见国外青山,有诗心,有画林;珍惜庭前绿树,记住江南满江花。”“我会再回来,浅草为雨添绿;篱笆上带着微笑,夕阳下的花更红了。“在陶陶馆后面是一片绿色的草地,点缀着一些崎岖的岩石。其中有一块黄蜡石,石头上的纹理看起来像螃蟹。传说清远洪水上涨时,“螃蟹”爬上来,洪水退去后,又爬回原处。
公园最北部有一座“敬贤楼”,是1928由县城商人捐资修建的。《敬贤塔》中性故事:“民国年秋九月,附城商贾在清远中山公园建楼,名敬贤塔……”陈斗初为此写了一副对联:“井陉出国路好,仙岳湾百姓靠楼。”“敬贤楼”为两层小楼,楼上是图书馆,陈列书报供游客阅读;楼下放着木椅,供游客休息。门前有一个小水池,池上有一座桥。水池里种着芬芳的荷花。
解放后,人民政府觉得旧中山公园过于狭窄,不能满足市民休闲活动的需要,便于1958搬迁到东门塘南岸的朱石岗、梨园、袁谭、富长圩,以扩大公园场地。经过多年的运营,新中山公园的园林景观更加优美,并增加了动物园、儿童游乐场和活动广场作为配套,成为市民和游客锻炼、娱乐、休闲的好去处。每天早晚男女老少都来这里进行各种有益的活动,整个公园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原中山公园旧址扩建为清苑县政府所在地,建城后改为清城区人民政府所在地。
公园东侧有一座纪念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李文凯的六角亭。此亭建于公园1934,亭中有烈士亭序。此序由邹鲁于1935年写于大埔,执笔,梁刻于端州。李文凯是我市源潭镇高桥大龙乡汤和村人。1909年去新加坡被华人创办的中兴日报和南华日报聘为工人。与中兴革命派接触后,接受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痛恨清政府的昏庸和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于1910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
2月28日,1911,加入袭击两广监察署的敢死队。撤退时,他身负重伤,但仍坚持掩护战友,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由于年久失修,李文凯烈士亭的碑文丢失了。后来随着公园的搬迁,在新公园重建。烈士亭前开辟了运动场地,有篮球场、秋千架、浪桥、滑梯等。体育馆附近有一个六角亭,里面有椅子和板凳。六角亭正面有对联云:“雪映花,何乐而不为?”冰盘卖暑,唱呵喜欢润诗肠。”亭后又有对联:“柳楼台,蕙兰院;荷塘,牡丹栏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