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艾绒的加工方法。
古代有一家把艾叶捣烂的艾绒叫做“熟艾蒿”。
历代医家对艾叶制绒方法都有过简单或详细的看法。
孙思邈说:“凡用艾叶者,必久用之,处理细腻柔和,谓之熟艾叶”。
梁代陶弘景在《本草经注》中写道:“捣叶灸能治百病”,就是把艾叶捣成艾条。
宋代苏颂《本草图说》记载:“以干艾迎客,揉团”。
寇宗宣《本草宜颜》载:“干捣,筛出青白”。
《太平惠民和记局方》记载:“合法熟艾:主灸百病。陈九黄艾,不要取多叶,放入臼中,用木杵轻捣使熟,用细筛分开除去青渣,再捣,如此反复三次,不要用马尾辫籽分开,再捣,待软黄为止。”
明代普济方针灸:“制熟艾的方法是:善灸,不求多少,择叶,放于臼中用木杵轻捣使熟,细筛分开,再捣,以此类推三次,不用马尾辫籽分开,用罗筛捣,待软细黄熟”和“用干艾叶捣去灰”
徐春福的《古今医学体系全集》中说:“制艾绒,先要使其干燥,用石臼捣之,以去尘埃杂物。我们每次用石臼捣,都会是白色的,这样烤出来的火就干了,艾灸就有力了,火就易燃了,如润无功。”
《本草纲目》记载:“拣净叶,掀去尘土,放入臼中,用木杵捣之,去渣,白时再捣,至软烂如棉。”
清代王昂《本草纲目》:“揉之如棉,谓之熟艾,灸之以火”。
清·廖润洪《针灸集成》:“取陈九黄艾叶,臼中不要多放,用木杵轻捣使其变软,去青渣,再捣筛至软黄,用之。”
从很多古代中医文献中可以看出,古代制艾工艺基本相似,即选取洁净干燥的陈年艾叶,去枝,放入石臼中,用木杵捣碎,再用细筛除尘去渣,以此类推,达到艾绒绵软如棉的程度,即为加工熟艾绒。
河北时宇艾草有限公司-古法艾草。